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28|回复: 5

郎朗--我的祖国--乔羽、刘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6 15: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乐思华彩 于 2011-6-26 15:50 编辑

                         郎朗--我的祖国--乔羽、刘炽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是一首著名的爱国主义歌曲,作于1956年夏。作词:乔羽、作曲:刘炽、原唱:郭兰英;乔羽写作时,给这首歌定名为《一条大河》,发表时被编辑改成《我的祖国》。

     影片《上甘岭》反映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这首主题歌唱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歌词真挚朴实,亲切生动。前半部曲调委婉动听,三段歌是三幅美丽的图画,引人入胜。后半部是副歌,混声合唱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山洪喷涌而一泻千里,尽情地抒发战士们的激情。

     歌词 《我的祖国》

    (合)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郭)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合)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郭)姑娘好象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合)这是英雄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郭)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合)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歌曲背后的故事

     乔羽,新中国两大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他作词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我的祖国》、《牡丹之歌》、《难忘今宵》、《思念》等至今传唱不衰。本书作者对乔羽跟踪采访十余年,他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笔触,全方位、多角度介绍了乔羽的成长史及其心路历程,浓墨重彩描写了乔羽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与郭兰英、王昆、李谷一、彭丽媛等一大批艺术家友情交往等鲜为人知的故事。

    远赴长春,为“上甘岭”写歌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我的祖国》诞生于1956年夏天,这年乔羽29岁。

   这年稻花飘香的季节,乔羽遵命赴赣东南、闽西一带原中央苏区体验生活,搜集素材,目的是写一部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少年儿童生活为题材的电影文学剧本,即后来家喻户晓的《红孩子》。当他正处于采访过程“十八盘”紧要阶段的时候,长春电影制片厂沙蒙导演的电报却接二连三地“撩拨”着乔羽,约他为正在拍摄的影片《上甘岭》创作歌词,并希望乔羽能回长影去写。沙蒙又把剧本寄给乔羽。乔羽读罢剧本,立即预感到这也是一个有着卓越前程的“孩子”,不禁使他陷入两难境地。

   乔羽想一鼓作气把即将动笔的《红孩子》剧本尽可能在当地写好,因此,他几次回电恳请沙蒙就近找人写歌词,免得徒劳往返,贻误时机。当乔羽完成采访回到南昌,坐下来要写《红孩子》的时候,又收到了沙蒙近乎“绑架”之势的电报。电文长达数页,连启程的路线都安排妥当:让乔羽先到上海,由上影厂厂长袁文殊安排车次,尽快赶到长春,电文最后一连用了三个“切”字,三个惊叹号。接到电报的那个晚上,乔羽正在看福建梨园戏《陈三五娘》,他再也无心看戏,当机立断离开剧场,当夜登车赶往上海。

   车到上海,是早晨8点钟。袁文殊厂长已经为乔羽买好了直驱长春的火车票,下了火车上火车,中间的时间,便是乔羽与袁厂长一个劲地寒暄。当列车随着几声长鸣驶出上海站,当送行的朋友们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中,说来奇怪,他眼眶里竟涌出了热热的泪水……

   “长江,长江———”车厢里出现了人群的骚动,所有的窗口里挤拥着贪婪的眼睛。乔羽迅即摆脱思索,和乘客们争抢着一睹长江的风采。这是他第二次观瞻长江。两个月前,他通过这里赶往江西。第一次看到长江时,其突出的感受是惊讶!走出书本和梦想的惊讶!再次看到长江时,其突出的感受是“补课”般的急切和不能再留下遗憾的决心。然而,他想看的一切都没看清楚,大江蒙在一片雾里,想象中的长江却在他的大脑中奔腾起来……

    列车经泰山,过济南,跨黄河、天津,入山海关,过锦州、沈阳,哐哐当当直达长春。下车之前,他还细心地看了一会列车里程表,从南昌到长春,正好是八千里路云和月。

    最先蹦出的句子是“一条大河波浪宽”

    下车伊始,沙蒙便把情况和盘摆给了乔羽。《上甘岭》影片已经拍完,样片也剪出来了。只留下安排插曲的那几分钟戏,等歌出来后补拍。摄制组停机坐等,即使什么也不干,每天也要耗费两千块钱(两千块钱在当时不是太小的数字)。沙蒙的意思,是在催乔羽快写。乔羽忙问沙蒙:“你认为这首歌应该写成什么样子呢?”沙蒙说:“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只希望将来这部片子没有人看了,这首歌还有人唱。”

    乔羽哈哈大笑。然而乔羽万万没有想到,在他急切想写好这首歌词的时候,却出现了临纸踌躇、四顾茫然的状态。

    乔羽在江西已经看过《上甘岭》的本子,他现在找人要来样片,躲在长影小白楼里,翻来覆去看了整整一天。太行山里长达3年的战争岁月,使乔羽懂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什么……饱受严寒折磨的人,最企盼温暖的阳光。乔羽在苦苦寻找一种角度,战争之后的和平,硝烟弥漫后的“江山如画”……

    他想到过《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在太行山上》等惊雷般的佳作,高山仰止般的感觉,使他不打算再走这样的道路。他必须寻求适合自己更适合时代的创作走向。

    在写歌词的这段时间里,长春下过一场大雨。大雨过后,乔羽在外面溜达,发现乐得发狂的一群孩子,正在小小的水沟里放草船。这个小小的细节使乔羽再次沉浸在对家乡大运河、微山湖,对太行山西部的汾河,对长江、黄河的亲切回忆和精神皈依中。水,始终是乔羽创作时灵感闪现的“源头”。他急匆匆地往住处跑,坐在写字桌旁,点上一支香烟……

    最先“蹦出”来的句子是“一条大河波浪宽”,乔羽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了第一句,就等于有了全篇。半个多月的煎熬、期待,终于有了结果,《我的祖国》的歌词终于诞生了。

    乔羽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大河”

    在乔羽“难产”的日子里,沙蒙几乎每天都到他屋子里来一趟,不急不躁,闲扯几句就走人。作品诞生的时辰是深夜。第二天早晨,沙蒙又到乔羽房间来,乔羽把稿子胆怯地交给了他。沙蒙把稿子铺在桌子上,不足两百个字的歌词,站在那里看了足足半个小时,最后,沙蒙只说了一个字:“行!”接着,他拿着稿子笑吟吟地走了。

    第二天,沙蒙又拿着稿子来到乔羽的屋里,问:“你的这一条大河是指的长江吧?”

    乔羽回答:“是。”

    沙蒙说:“好极了,我没猜错。那么既然是长江,为什么不用万里长江波浪宽或者长江万里波浪宽,那样不是更有气势吗?“

    这一问可把乔羽问了一个愣。他把稿子铺展在桌子上一声不响地看了足足半个小时,最后乔羽说出了这样一个理由:长江的确是中国最大的一条江,居住在这个流域的人口也很多,但和全国相比仍然是少数。譬如我吧,是一个北方土包子,只见过黄河,没见过长江,这次去江西才第一次亲眼看见了它,印象之强烈引发我写出了这首歌词,但这只是一种引发,而不能代替别人的亲身感受。用“一条大河”就不同了,无论你出生在何时何地,家门口几乎都会有一条河,即使是一条很小的河流,在幼小者的心目中也是一条大河,无论将来你到了哪里,想起它来一切都如在眼前。因此,我感觉还是用“一条大河”为好。

    沙蒙沉吟片刻,“就一条大河!”拿起稿子起身告辞了。

    沙蒙拿着歌词找到了作曲家刘炽。刘炽本是有名的作曲快手,这一回,他竟然比乔羽“憋”了更长的时间。近20天后,他终于以优美的旋律为这首歌配上了飞翔的翅膀。紧接着,长影请了当时一批国内擅唱民歌的歌唱家试唱,结果都不太满意。乔羽忽然提出:“怎么不请郭兰英来?”

    郭来了,一试,在场的人都拍手叫好!录音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的,郭兰英的演唱使参加录音的工作人员的眼里噙满了泪花。第二天,电台便向全国播放了这支歌。迅即,神州万里都回荡起“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旋律。

   《上甘岭》电影首播式结束时,放映室里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沙蒙哭了。乔羽却笑了。两位艺术家的一哭一笑,等于这首不朽之作真正意义上的诞生。

    郭兰英唱红了“祖国”,唱哭了观众

   《一条大河》这首歌以后的巨大影响和永远年轻的生命力,是乔羽无法预料的。

    故事之一:1962年11月,在某南疆边境线上,为庆祝边境保卫战的胜利,有关地区军民举行了规模隆重的欢迎仪式。在欢迎现场,云集了上万名人民群众,欢迎保国将士们的凯旋归来。然而,当大队人马走近,当人们目睹一个个担架上抬的伤病员,当人们看到将士们被战争摧残的不堪入目的情景之后,准备的锣鼓敲不起来了,手里的鲜花舞不起来了,心里的口号也呼不出来了,泪水涟涟的欢迎群众,用自己模糊的双眼看着自己的队伍通过。终于有了人的声音,那是从一个担架上飞出的歌声,那歌声就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那伤员的头部包满了绷带,绷带里浸出了鲜红的血,而“一条大河”的歌声却惊人的清脆美丽。顿时,现场的人们一起唱起了《我的祖国》,欢迎者和被欢迎者都沉浸在《我的祖国》的“一条大河”里……

    故事之二:“四人帮”垮台后不久,郭兰英在深圳开音乐会,有很多东南亚华侨在座。台下不断往台上递条子,强烈要求郭兰英唱《我的祖国》。当音乐响起,观众席上一片安静。郭兰英唱着唱着,看见前几排观众都低下了头,郭兰英以为自己唱出了毛病,心中有点不安,再往舞台前走了几步,又看见后面的观众也低下了头,最后,几乎全场的观众都低下了头。郭兰英一边演唱,一边仔细观察,果然动人的一幕映入了她的眼帘,那些低头的观众都是在擦眼泪。他们在哭,郭兰英也边唱边流泪。《我的祖国》是一首让人永远动情的歌,特别对海外游子更是这样。《我的祖国》的灵魂是乡恋,说到底乔羽的乡恋就是“祖国之恋”。

    故事之三:1998年2月7日,《羊城晚报》在第8版以整版的篇幅,以套红大字《一条大河波浪宽》为通栏标题,并配上了5幅照片,介绍了《上甘岭》影片中那位志愿军女战士在坑道里给战士们唱歌的生活原型、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志愿者协会吴炯的动人故事。1950年,17岁的吴炯在四川老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又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上甘岭战役中,她冒着枪林弹雨,运送弹药食品,抢救伤病员……其中有位叫姚余达的战友,就是吴炯从死神手中夺回来的。1955年,吴炯转业到天津工作。她把自己的原名吴祖福改成吴炯,也把自己一系列立功受奖的荣誉悄悄地隐藏起来,默默无闻地工作生活了40年。姚余达寻找救命恩人长达45年,直到他在1997年第7期《中华老年》杂志上看到一篇《上甘岭女卫生员的昨天和今天》的报道,才“顺藤摸瓜”找到了阔别将近半个世纪的救命恩人。这样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被作者冠之以“一条大河波浪宽”的题目,是耐人寻味的。“一条大河”是祖国的象征,是岁月的象征,是友情的象征,是人生的象征,只要属于这条“大河”里的故事,它就会永远的流动。流动,便是“故事”永远不老的吟唱。

    故事之四:美国时间2011年1月19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设国宴招待来访的胡锦涛主席,席间一曲《我的祖国》从国际级中国钢琴家郎朗的指尖流淌出来,令来访的中国嘉宾倍觉亲切。刚刚演奏完,激动的心情还未平复的郎朗在网上写下日记,和大家分享他在白宫的一天。“今晚参加晚宴演出的有流行教父昆西·琼斯,传奇歌手芭芭拉·史翠珊,爵士大师赫比·汉考克,大提琴家马友友等,成龙大哥也出席了晚宴……而后我又独自演奏了我们中国人心目中‘最美的歌’之一的《我的祖国》,能够在众多贵宾面前演奏这首赞美中国的乐曲,仿佛是在向他们诉说我们中国的强大,我们中国人的团结,我感到深深的荣幸和自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15: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乐思华彩 于 2011-6-26 15:44 编辑

钢琴曲《我的祖国》,由郎朗在白宫演奏
https://www.56.com/u13/v_NjA0OTg1OTQ.html
     郎朗表示:挑选《我的祖国》是我的想法,因为我想在白宫这样的国宴上面演奏一曲,能把我们作为中国人非常自豪骄傲的心情表达出来的这首曲子,我觉得特别好。另外,这首曲子本身我就特别喜欢,每次演奏的时候我都觉得非常动感情。

   郎朗还说到:能够在众多外宾,尤其是在来自“五湖四海”的元首们面前演奏这首赞美中国的乐曲,仿佛是在向他们诉说我们中国的强大,我们中国人的团结,我感到深深的荣幸和自豪。

   郎朗挑选这首《我的祖国》在奥巴马欢迎胡锦涛的白宫国宴上演奏,可谓寓意深长。

   郎朗说他作为中国人感到非常自豪骄傲,说他每次演奏这首曲的时候都非常动感情,这我都信,但我有一种感觉:这还不是他的想法的全部。对于他这样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我总觉得他这次似乎有高人给他指点。

   歌曲《我的祖国》,曲调优美,中国民歌的风味浓郁。再加上歌词里所表达的山川秀丽、人民爱好和平等等,所有这些因素在内,由一个中国钢琴家在中美首脑会见的场合演奏,本是再合适不过了。

  但是,若往深层探究,这首歌有一个敏感之处:它的的出处--电影《上甘岭》插曲。

  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中的一个战役,而朝鲜战争是中美两国有史以来唯一打得最惨烈的一场战争.

    现在就来欣赏原汁原味的郭兰英版的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1 收起 理由
琴缘 + 5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6 16: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乐思华彩 发表于 2011-6-26 15:39
钢琴曲《我的祖国》,由郎朗在白宫演奏

     郎朗表示:挑选《我的祖国》是我的想法,因为我想在白宫这样 ...

好贴啊{:soso_e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7 10: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品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 +4 收起 理由
琴缘 + 4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7 11: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啊,时下,华夏儿女红歌声声颂祖国,歌声悠扬,旋律起伏,身为祖国儿女的我们多么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7 15: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6265745566168595640_4:}好贴要坚决顶!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收起 理由
琴缘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7 21: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