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68|回复: 39

(转)学钢琴别让孩子在琴凳上哭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 13: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比妈妈 于 2012-12-2 13:49 编辑

学钢琴别让孩子在琴凳上哭泣

作者: 南方日报    来源: 南方日报


       11月17日,胡德夫的音乐会将在深圳音乐厅上演。
  热爱胡德夫的人,往往会对其身上的一个细节津津乐道并不识谱的胡德夫,却可以在各种场合的表演中弹钢琴歌唱,在他富含原住民色彩的吟唱表演里,钢琴传达出来的情感和氛围完全让人们忘记了技巧和所有的“弹奏规矩”。
  这或许让国内学习钢琴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难以理解。国内的钢琴教育苛求指法和技术成风,如何真正让孩子理解音乐,在此基础上学习弹钢琴,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美好和快乐?国内著名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态度很明确:坚决反对抱着功利目的去考级,并希望国内的钢琴教师和琴童的家长走出误区。

       “填鸭”让孩子丧失童年乐趣
       陈女士的女儿点点今年刚满5岁,小姑娘聪明可爱,对音乐敏感,“小时候听到音乐就不哭,很专注,尤其喜欢听古典的钢琴曲子。长大一些后,我们发现她节奏感很好,看到别的小朋友弹钢琴,点点萌发了学琴的兴趣,主动对我说要学琴”。
  在福田区一家琴行,老师说点点的手指等各方面的先天条件不错,可以先学着看看。陈女士和点点订了一个协议,“学琴会很辛苦,但是做一件事情必须要坚持”。
  每周的钢琴课,陈女士坚持接送女儿。在等待女儿上课的间隙,她也会翻阅一些音乐方面的书籍,了解一点有关钢琴的知识,“我并没有打算让女儿一定要成为钢琴大师、钢琴家,我只是希望她可以知晓一点音乐,让她在今后的人生中有真正的音乐陪伴”。
  钢琴教育在深圳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2003年,在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立市”战略中,建设“钢琴之城”就已经被定为目标。作为乐器之王,钢琴艺术的普及程度和钢琴的拥有量,往往是判断一个城市文化艺术水准高下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随着在钢琴教育方面的推动力不断加大,深圳掀起了阵阵钢琴热潮。据了解,目前深圳全市拥有超过10万台钢琴,钢琴的家庭普及率位居全国前列,已有各类琴行200多家,每年参加中国音协及各大专业院校钢琴考级的人数逾两万人。同时,从深圳崛起的但昭义及其弟子李云迪、陈萨、左章等名字享誉世界。
  另外,国际级的钢琴大师几无间断地来深圳巡演。2012年7月,深圳国际形象大使、青年钢琴家郎朗与福田区签约,将在福田设立“郎朗音乐工作室”、“郎朗国际艺术学院”等。
  良好的音乐氛围激励着家长和琴童学琴的斗志,但也让孩子们的学琴之路备受压力。对于深圳的琴童们来说,日复一日的指法练习枯燥无比,但是为了达到考级、加分升学的目的,“填鸭式”的钢琴教育已盛行多时。
  南山区文化艺术培训行业协会秘书长英雷说,“功利性学琴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在钢琴教育方面的问题,钢琴是一门艺术,它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带来好的音乐,让人们去感受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的美好。不过,中国家长让孩子学习钢琴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太强了,在学琴的过程中,老师教育的方式死板和“填鸭”,使很多孩子在练习时感到枯燥乏味,并最终无法坚持下去,很多孩子也因此丧失了童年乐趣”。
  

  

评分

参与人数 6 +22 +4 收起 理由
依依 + 3 + 1
静静妈妈 + 3 + 1 热心帮助家长,加分!
罗宇辰 + 3 热心帮助家长,加分!
wangxinran + 4 + 1 热心帮助家长,加分!
Kelly + 4 + 1 积极围观,加分!
合肥贝贝 + 5 热心分享,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13: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比妈妈 于 2012-12-2 13:52 编辑

       功利心态无法体会音乐的美好
  钢琴是源自西洋古典音乐的一种键盘乐器,传到中国的时间不过百余年。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钢琴教育不论是理念还是教法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深圳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徐霞认为,历史发展的原因导致了中西方学琴有着不同的背景。在西方,尤其是在德国和奥地利,钢琴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这些国家,孩子会弹钢琴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他们可能不仅会弹钢琴,还会弹奏很多种乐器。音乐是一种生活方式,大多数人并不需要将弹钢琴作为一种生存的技能,或者去通过考试得到认可。
  但是在中国,对于普通家庭而言,钢琴仍然是一个昂贵的物件,而非必需品。一般家庭在购置钢琴的时候,并不特别在意这件事情会否给孩子带来生活的乐趣,而是更多的从功能性角度进行考虑。钢琴的功能性在中国体现得如此明显,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有着西方国家并不存在的考级制度以及大专院校艺术特长生加分或特招的机会,这使得琴童及家长在学习钢琴的时候带着功利的心态,从而机械地进行着弹奏练习。
  英雷介绍,一开始是因为钢琴艺术的稀缺,在国人的理念里,掌握了一门艺术技能,无疑为孩子的人生增加了含金量,也正因为如此,考级制度才有了出现的土壤。“随着近年来钢琴学习的逐渐普及,学习钢琴的人群逐渐庞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对于艺体学生考级或比赛加分提高了门槛”。
  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了富裕的生活,也带来了全国密度最高的钢琴拥有量。在深圳,人们对于钢琴教育的认识已经不同于往年。
  在一家钢琴学校,记者随机访问了10名家长,其中8名家长认为,孩子并不一定要成为李云迪、陈萨,也并不一定要去考级、冲级。他们认为,希望学习钢琴能够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因为古典音乐是真正可以培养气质、滋养心灵的艺术。
  此外,有两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目前已经有一定的钢琴水准,可以走专业化的道路。“我们尊重孩子的意愿,她热爱钢琴,我们就送她来进行培训,希望她能够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坚持,到更高级别的音乐学府,或者到国外学习深造,即使将来只是做一个钢琴老师,只要她能够从中得到乐趣,我们就认为达到了目的”。
  国内最为知名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的儿子但甦,在深圳也开设了一家艺术培训机构。在多年与琴童及家长接触的过程中,但甦总结道,深圳的家长大多数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功利性学琴的思维,他们的动机更多的是可以通过学琴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
  徐霞说自己有一大憾事,自己是一名音乐家,但孩子却不会弹钢琴。“初学钢琴是一个枯燥艰辛的过程,如果没有好的引导,小孩子毫无乐趣可言。儿子小时候学琴,一个星期有5天坐在琴凳上哭,还有两天我坐在琴凳上哭。孩子的爸爸看在眼里,说:‘算了,还是不要练了。’后来,我们发现孩子的兴趣在体育方面,他热爱篮球、足球,在运动的时候特别快乐。我认识到,人不可能什么都会,不能强求,但是童年的美好时光是有限的,让孩子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尽管错过了学钢琴的时机,但是儿子长大了仍然热爱音乐,他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吉他,歌唱得不错,写歌也不错”。徐霞说,对于孩子,父母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认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要懂得寻找孩子的长处
  在严谨的考试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中国琴童,在国外的大赛中获得的普遍评价是,论技术无可挑剔,但是在传达情感和个性化演奏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

评分

参与人数 3 +13 +2 收起 理由
wangxinran + 4 + 1 热心帮助家长,加分!
Kelly + 4 + 1 积极围观,加分!
合肥贝贝 + 5 热心分享,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13: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比妈妈 于 2012-12-2 13:57 编辑

       靠技术征服乐曲远远不够
  回忆起自己学琴的过程,但甦笑称,自己也是“没有童年的孩子”,父亲的教育方式就是严格要求之下的枯燥练习,“所以说,当时我也是毫无乐趣地‘被逼’学成。”
  不可否认的是,钢琴的学习必须经过重复性的练习,但这种重复性能否减少或者更人性化一些?在这个问题上,东西方的钢琴培养方式有着极大的不同。英雷告诉记者,在深圳,虽然每年有大批的孩子开始学习钢琴,但也有大批的孩子终止学习钢琴,“学着学着没有兴趣,自然就学不下去了”
  多年来,在考级的追求之下,钢琴教育变得极为粗放。琴童家长曹元(化名)就告诉记者,在自己的孩子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发现,老师的教育方式非常简单,上课时除了简单的教学、指法之外,就是让孩子不停地练习。“甚至有一些老师为了方便孩子考级,专门挑考级的曲目训练孩子,考级之外的曲目一概不练。在这样的教学下,孩子们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理解音乐的乐趣,孩子们就不愿意再练习了”。
  “在一些少儿比赛或者演奏活动中,孩子可以把一首曲目弹得很规范,指法标准,音准合格,但是如果你问他曲目作者是谁,基本上都不知道”,英雷说。
  在西方,钢琴教授的方法与中国截然不同。在不同的国情下,西方的老师在教授钢琴时,往往从兴趣入手,更注重对音乐本身的培养。但甦介绍,在上课的同时,西方的老师会更多地讲解这个曲目的背景、音乐风格、作曲家的故事等,众多相关的元素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孩子理解音乐本身的意义,激发继续学习和练习的兴趣
  “但在中国,会讲这些内容的老师几乎不去涉及,因为他们的老师也没有这样教过,老师们并没有意识到在弹琴时教授音乐知识的重要性。”
  在但甦的名师荟钢琴艺术中心,曾经聘请过外国的钢琴教师,但是这位老师完全西式的教法受到了家长的种种质疑。
  事实上,在严谨的考试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中国琴童,在国外的大赛中获得的普遍评价是,论技术东方孩子大多无可挑剔,但是在对乐曲的情感传达和个性化的演奏方面,东方孩子受到极大的限制
  “对于中国的家长和老师来说,孩子只是规规矩矩地坐在钢琴下练习或许并不够,一定要有人在旁边监督着每一个指法的正确以确保乐曲的流畅。但是在西方,一是并没有培训班这个事物,二是老师所采用的是激赏教育的方式,哪怕你在毫无指法地弹奏,老师都会认为你弹得十分有个性”,英雷说。
  但甦认为,技术与音乐乐趣的关系并非对立,二者是辩证的统一。当你要真正去理解一首好的乐曲时,你就必须去更多地练习技术,如果没有技术,你无法演奏出古典音乐中繁杂的部分
  这如同东西方教育方式并不是非黑即白一样。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教授安德列斯·韦伯,在谈到中西方教育模式究竟孰优孰劣的问题时回应道:“两种方式都有各自的好处,一级一级的考试对于督促孩子的学习、推进进度有帮助,只是为达成这种目的,会大大削弱孩子在艺术方面的灵感与乐趣。西方太过自由也不好,我们也在反思要设置适量的考试,用进度规划琴童的培养。”

评分

参与人数 5 +23 +2 收起 理由
wangxinran + 4 + 1 热心分享,加分!
琴缘 + 5 热心分享,加分!
Kelly + 4 + 1 积极围观,加分!
合肥贝贝 + 5 热心分享,加分!
炀炀妈妈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 09: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章,谢谢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2 +10 +1 收起 理由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琴缘 + 5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 09: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受益匪浅!

评分

参与人数 2 +10 +1 收起 理由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琴缘 + 5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 09: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2 +10 +1 收起 理由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琴缘 + 5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 11: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比妈妈好强大哦,分享的篇篇都是好文章!学习了。

点评

。。。。过奖了,真的!看到就分享给大家,不要这样子说,怪不好意思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2-3 17:38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1 收起 理由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7: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琴缘 发表于 2012-12-3 11:19
天比妈妈好强大哦,分享的篇篇都是好文章!学习了。

。。。。过奖了,真的!看到就分享给大家,不要这样子说,怪不好意思滴~~~~~~~{:soso_e1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4 08: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的妈妈,向你学习!{:soso_e179:}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1 收起 理由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4 20: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1 收起 理由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7 20: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