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25|回复: 13

(转)为了孩子,非常值得一看的真实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9 12: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比妈妈 于 2013-12-19 13:10 编辑

(转)为了孩子,非常值得一看的真实故事!

       希望每位做父母的好好阅读好好思考,望 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以理解,但一定要实事 求是量力而行,切忌因追求完美而给孩子 过大压力,遗恨人生可就为时晚矣!
       7月2日上午,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电 化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和家长。
       这一天是周六,其时,中考已结束近20 天,成绩也即将揭晓,还有什么重要的课程引来这么多学生和家长?
       9点钟,伴随着一首《别哭我最爱的人》 歌曲忧伤的旋律,讲台的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视频。
一张张照片缓缓闪现,记录了一个女孩成 长的历程。从可爱的婴儿到青涩的幼女, 再到花样少女,然而就在女孩最美好的花 季时光。一切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 具冰冷的灵柩……
       8分44秒的视频放完,现场嘘唏不已。

       这是一堂特殊的生命课,主讲人南京一中的老师黄侃。照片中的那个女孩就是她的女儿远远(化名),在荷兰留学时选择用 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忽然凋谢!
       2009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 的前一天。下课后,黄侃发现手机上有一 个未接来电,是女儿远远同窗六年的闺中 密友从西安打来的。黄侃打过去询问原 由,对方说远远出事了。
       远远是黄侃的女儿,2008年9月赴荷兰留 学,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经济学。
       出事了?黄侃很疑惑,也很惶恐,女儿能 出什么事?她不相信。
       中午,黄侃给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打电话,但无人接听。
       整个下午,黄侃始终心绪不宁。

       远远从小喜爱体育、唱歌,还喜欢吹长笛 和玩打击乐,成绩优异。中学时出访过新 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小到 大,女儿都没让黄侃操过太多心,学习优 秀,兴趣广泛,生活自理能力也强。
       “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情商 高,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 静。”一说起女儿,黄侃的神情充满了自豪。“留学的事情也是她自己决定的,自 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 证,买机票。”
       对于女儿的留学,黄侃还是有自己的想 法。“她当时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念大 一,我本来想让她在国内念完大学再出国 的,但她坚持,我也只好尊重她的决定。 ”
       黄侃亲自送女儿上的飞机。事后回忆起 来,那天她穿了一身黑色的T恤。而平 时,她最喜欢的是红或是黄等比较亮颜色 的衣服。
       到荷兰后,远远曾写信说很喜欢就读的学 校,生活很愉快,还教美国同学学中文。 在短短不到半年的学习中,远远在学业上 已表现得异常优秀,多项成绩在9分或以 上,成为学校的优等生。
       “她的个人博客上也全是生活条件得不错、和朋友相处得很好之类的话,她从小 就这样,总是报喜不报忧。”黄侃说。

       下午4点,黄侃又一次拨打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电话,对方的答复是情况不明。
       一个半小时后,黄侃再度打电话询问,大 使馆称正在调查。
       2月9日凌晨,大使馆确认了远远出事的消 息,并让黄侃尽快办理出国手续,赶往荷 兰处理丧事。
       嚎啕大哭。除此之外,黄侃根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她简直不敢相信,女儿那鲜活 的生命真的永远凋谢了。
       2月14日,情人节。黄侃与远远的父亲乘 飞机前往荷兰。11个小时的行程,除了眼泪还是眼泪。

       “请不要救我”
       一下飞机,黄侃就问前来接机的大使馆工 作人员,女儿在哪?当得知女儿被放置在 阿姆斯特丹医学院的解剖室时,黄侃几乎 晕倒过去。
       “她一个人躺在那里,该多孤单呀。”回忆 那一刻,黄侃泪流满面。
       黄侃甚至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如何走进解剖室的。“看到女儿的遗体时,我已经瘫倒在地。”黄侃哽咽着说。“女儿躺在白色的床单上,我突然想起当年我生下她时的情 景。她呱呱落地时的哭声还在耳边,如今 却已变得冰冷。”

       据记者了解,2月8日,远远在写下三封分别给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遗书后,在宿舍内自尽。
       在警局,黄侃看到了女儿的遗书。
       “亲爱的妈妈:我知道我没有资格鼓励你要坚强不要为我哭泣之类,……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八年来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 灵,而当它再一次崩塌时我又无能为力, 只有咬牙忍受再寻找调整的机会,而现实 的事务又被耽搁着,现实的美好被破坏 着,我真的厌倦了……”
       在遗书中,远远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长达8年,痛苦不堪。

       据专家介绍,强迫症属精神障碍性疾病, 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极高,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精神抑郁以至自杀。
       黄侃如论无何也没有想到,外表活泼开朗的女儿竟会背负如此大的痛苦,而她作为 母亲竟没有丝毫察觉。
       “现在回想起来,她上初中后一度变得沉默寡言,我还以为她是变文静了,没想到 患上了心理疾病。孩子最后的时光,也是在异乡孤独地度过……”黄侃痛苦地回忆。
       黄侃认为女儿太要强,事事要求完美。 “在我们面前从来没有表露过失败的一 面,展现给我们的只有微笑。”远远的意 外身亡让她的许多朋友吃惊不已。记者了 解到,几乎所有跟远远有过接触的人,一 致评价她平常开朗活泼,没有任何强迫症 或是抑郁症的迹象。“积极向上,充满理想,倔强不服输。也许正是她这种对生命 中完美的执着追求,让她把自己的一切永 远留在了风车的故乡。”一位好友在纪念 远远的文章中写道。
       远远的一位好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她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咨询远远的 意见,而现在回想起来,远远甚少与她们 分享自己的感受。而在远远结束自己的生 命前,她跟好友曾同游西班牙葡萄牙,她 开始有迹象表现为不爱拍照,谨小慎微。
       在遗书中,远远说曾想通过留学生活来减 轻自己的症状,但却“没有成为救赎的灵 药”。她还请求父母能够对强迫症人群进行研究,并且能够帮助其他的受害者。一 向心思细密的远远甚至在一张给警察的纸 条上面用英文写着:请不要救我。

       “妈妈把你背回来了”
       2009年2月18日,远远的遗体在阿姆斯特丹火化。
       在处理完一些后事后,黄侃于2月24日乘 飞机回国。
       “我是用远远的书包将她的骨灰背回来 的。上飞机的时候,我就对她说,远远 呀,小时候我就是这样背着你上学,现 在,妈妈又把你背回来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刚回国那段时间,黄侃根本不敢回家,一 看到女儿的房间,就止不住地流泪,她在 学校住了三个月。
       5月4日是远远的生日,黄侃买了女儿最喜 欢的食物还有花去墓地。
       “在公交车上,眼泪就像断了线一样往下 滴,怎么忍都忍不住,旁边的乘客还一直 安慰我。我就一路哭到了墓地。”
       那段时间,黄侃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女儿。 “梦里全是她小时候的样子,穿着小棉袄,在床上翻来翻去,调皮起来不愿意穿袜子,甚至有时候我都能闻到她身上的奶香味。”
       但是,黄侃坚强地走了出来。“不能改变的事情我必须接受,我只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

       黄侃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2010年她被评为特级教师。
       为了满足女儿的遗愿,黄侃还拿出十万元 设立了“健心奖”,奖励那些从事心理工作 的老师。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 者,黄侃开始反思。
       女儿上幼儿园时,由于黄侃夫妻俩工作较 忙,于是将她送去寄宿学校。“如今来 看,当时对她太残忍了,那么小的年纪, 正是在父母身边撒娇淘气的时候,却一个 人孤单地住在学校。”黄侃后悔地说。“另 外,我对女儿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而在精 神上交流得太少,我对她的精神世界缺少 了解,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问题所 在。”黄侃说,女儿曾经也和她交流过感 情上的问题,“但我是个粗线条的人,有 时候大大咧咧,对这种事不太敏感。”黄 侃也坦言,在学习上,女儿也承受着一定 的压力。“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我也没 有对她有太高的要求,但是一旦考试没考 好,我也会旁敲侧击地鞭策一下她。”现 在回想,黄侃发现女儿在心理上的问题早 已隐约出现。“只要碰上大考,她就出不 了好成绩,这就是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 ”
       女儿的离世让黄侃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 的变化。“我尝试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幸 福,他们学业繁重,本来就很辛苦,我会 和他们一起发泄苦闷,对家长来说,我想 让他们知道,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太纠结于 分数。”正是基于这一点,黄侃特意选择在中考分数揭晓前一天,上了这堂特殊的生命课。
       “我希望孩子和家长们对人生能有新的认识,考试成绩不是判断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要懂得人生还有很多的风景。”

       最后一堂课“上这样一堂课,对我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甚至直到上课前一天, 我还在打退堂鼓。”7月4日,黄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两年前,黄侃正在担任南京一中初一 (2)班英语老师,当得知女儿远远出事 的消息后,黄侃便赶往荷兰处理后事。 “当时我带这个班才不到一年,孩子们不 知道我为什么突然消失了一段时间,感觉 很疑惑,我一直没有告诉他们这件事,因为当时他们都还小,心智不够成熟。我当时就决定,等到他们初中毕业时,给他们一个交待。”
       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交待,黄侃也在给自己 一个交待。当黄侃开始筹备这堂生命课 时,翻开女儿的一张张照片,她心痛不 已。
       “视频中用的歌是郑智化的《别哭我最爱 的人》。那是女儿电脑中最后留下的、也 是惟一一首歌,我想我能明白她的心。”
       “有朋友得知我要上这堂课,都劝我不要进行,但这是我的一个心愿,我要让女儿的死变得有价值。”
       对黄侃来说,这堂课的确难上,因为她要 撕开那渐渐愈合的伤口,直面自己的痛苦。
       在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时,黄侃一度痛苦 不能自已,最后由一名学生代她读完自己写给女儿的信。
       但是,痛苦显然并不是生命课的主题,黄侃有着更深的含意。她希望用自己的亲身 经历向学生和家长传递自己的教育理念。
       对学生,黄侃说:“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学 会面对生命中的痛苦、挫折、不幸,无论 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珍惜生命,生命只有 一次,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对家长,黄侃说:“家长们请学会欣赏子女,看到他们的独特之处,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尽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长的每 一步。
       谈及自己的教育感受,黄侃说,如果女儿在世,她一定会让她按自己的兴趣生活, 绝不给她压力。“只要她能自食其力,做 一个对社会没有危害的人,我就满足了。 只可惜,生命不能重头再来。”
       生命课的反响让黄侃欣慰。南京一中初三(2)班的一位学生家长给她发来的短信中写道:“您是学生们的恩师,更是她们的母亲。当姹紫嫣红的时候,这满园的桃李都不会忘记向您致敬。”但黄侃说,这堂生命课,她只能上一次。“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为人父母的,有空看看!我看了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们需要的是不断快乐成长的的儿女,而不是优秀、出色的孩子,能放下不必要的虚荣心就行了。
       其实我想告诉大家:不仅仅是孩子,也包括我们,都不要去追求所谓的完美。
       因为,生命必须有缝隙,阳光才能照得进 来。

谨以原文与大家共享!(转载自网络)

评分

参与人数 7 +31 +4 收起 理由
炀炀妈妈 + 5 热心分享,加分!
小兵 + 3 + 1
琴缘 + 5
Kelly + 4 + 1 热心分享,加分!
天天爸爸 + 4 + 1
合肥贝贝 + 5 热心分享,加分!
jane + 5 + 1 热心分享,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9 14: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09:} 很感人的感悟
想想也是,父母自以为每天很善意的鞭策,却不曾想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压力。家长现在应该学会鞭策自己,教育孩子成功做人,接纳孩子的一切,学会与孩子共同享受快乐成长的每一天。

评分

参与人数 2 +10 +1 收起 理由
琴缘 + 5 积极围观,加分!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9 14: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合肥贝贝 于 2013-12-19 14:49 编辑

哎呀,太难过了!!有时候真我们无意的行为会给小孩带来压力!坦诚相待与孩子吧,有时候忙了一天还要听贝在那唠叨学校里的事情,觉得听不下去的时候,都是在心里告诉自己,“多难得啊,大了估计就不给你讲了!不要老是自以为是,呵呵!”批评与自我批评总是在内心不断的出现,教育从关心孩子的心理开始!!

评分

参与人数 2 +10 +1 收起 理由
琴缘 + 5 积极围观,加分!
天比妈妈 + 5 + 1 分析得经典!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0 05: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孩子们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评分

参与人数 2 +10 +1 收起 理由
琴缘 + 5 积极围观,加分!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0 08: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心酸,催人泪下,生命只有一次,珍惜所有!

评分

参与人数 2 +10 +1 收起 理由
琴缘 + 5 积极围观,加分!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0 21: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反思,谢谢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2 +10 +1 收起 理由
琴缘 + 5 积极围观,加分!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0 21: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并难过,我们有时不经意就会犯下错误

评分

参与人数 2 +10 +1 收起 理由
琴缘 + 5 积极围观,加分!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1 10: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需要的是不断快乐成长的的儿女,而不是优秀、出色的孩子,能放下不必要的虚荣心就行了。“这个是必须的,但是做到不容易。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1 收起 理由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1 20: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心痛哦!太感人啦!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1 收起 理由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2 13: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感人了,一个生命一个家庭,教育真的要反思,只有一个孩子,有时候家长真的不知道方向。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1 收起 理由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12 00: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