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帖子
查看: 1113|回复: 3

儿童学琴误区之一:高压政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3 18: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1997年中央音乐学院对一些琴童家长的调查访问中,有这样一些数据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在被调查的3297名家长中,有11.4%的父母因学琴有时会打骂孩子,有33.3%的家长偶尔会为此打孩子; 至少有44%的琴童因不“听话”经常受到家长批评; 21%的家长经常威胁孩子,40%的家长在孩子学琴时批评多于鼓励; 因为是琴童,其中有50%的孩子受到比其他家长更为严厉的管教。

  调查还显示:19.7%的琴童每天可得到玩的机会;32.9%的琴童有时可以出去玩一会儿;29.1%的琴童只能偶尔出去玩一会儿,大约是每周一次以上;12.1%的琴童很少得到玩的机会,平均每个月有一次以上;还有6.2%的琴童则在每个月一次以下。看到以上的这些数据,让我们的心情不免有些沉重。但是,这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有许多孩子都是在父母的打骂声中学琴的。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成名成家之辈,因此,“棍棒底下出人才”这句话就显得更有“说服力”了,成了许多琴童的父母纷纷效仿的方法。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因为受不了父母的强力压制而出现极端行为的例子:有报纸就曾经报道过,有一个孩子为了逃避练琴,甚至自残,把自己的手指砍断……

  孩子的这些令人发指的举动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家长本来期待的是孩子自信心的提高,可孩子变得越来越自悲、畏缩;本来期望孩子的智力得到开发,可是发现孩子越来越对任何学习都不感兴趣,凡事懒得动脑子;在期待孩子从此做事自觉的时候,发现孩子不但练琴不自觉,而且还开始出现了各种欺骗家长偷懒不学习的现象;当期望孩子遇到困难勇敢地用毅力去克服时,却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退缩,做任何事都怕困难;不仅如此,孩子还变得暴躁、与家长关系紧张,甚至做出极端的举动……这一切都发生在学琴之后。对这样的孩子来说,学琴的实际效果走向了最初愿望的反面。

  难道孩子学琴了,就真的意味着他们要失去自由和欢乐的童年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学琴应该成为组成孩子幸福童年的一部分,而不是剥夺他们幸福童年的工具。所以,家长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因为望子成龙心切而在对待孩子学琴的问题上操之过急。任何高压政策和暴力手段,对孩子的学琴和身心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20: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高压政策和暴力手段,对孩子的学琴和身心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21: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一个擅长数学的妈妈说的话:“激发和维持孩子的兴趣,比养成每天做几道题目之类的习惯,或者教一个什么巧方法,要困难的多。引发孩子的兴趣后,大方向看好,然后孩子怎么跑,跑多快,跑跑还是休息会,甚至偶尔走点弯路,都是正常的。让孩子自己决定,跑多快。而不是家长来控制速度和节奏。孩子天生有学习的兴趣的,家长只要不打击,就行。有时候家长不太懂怎么教的,也许不教,让孩子自己走,更好。如果跑错了方向,那么跑得越快的,离目标越远。如果真是孩子的天赋,给他自由,他自然会冒出来的。硬拔出来的,不是天赋,反而容易损伤孩子的兴趣。孩子自己肯学,那吸收的效率,是最高的。“这个道理用在孩子学钢琴上也是适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4-9-1 10: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轩轩妈妈说得对,谢谢楼主的分享,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21 15: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