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86|回复: 6

请呵护孩子们的文化基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1 14: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9-11 9:42:51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汤丽英 

    在基础教育中被疏离于中华文化之外的孩子,等于被文化之母遗弃。“无根”,则必有文化抑郁与惶惑,又怎能以健康包容的心态,坦然自处于世界文化之林?

  大约少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唐诗宋词。中秋,李白会浮上亿万国民心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端午是拜祭屈原的诗魂;春节就轮到了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送别,则用王勃来安慰亲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从大师到庶民,大都有过小时被父母搂在怀中,课读《三字经》《千字文》或浅显古诗的温馨记忆。

  中国文化就这样薪尽火传,浸润着一代又一代,如同中秋那一缕淡淡的月光,被先人渗入魂灵、拢在怀抱、噙于口角、化作基因,不但入诗入骨入相思,还亲切到可以入口入味入肝肠。说咱们是诗国,不算溢美。

  那么,当孔夫子的故乡飞入航天时代,是否就不再需要三坟五典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汉文章了呢?习近平在北师大关于教材编写的那番感叹,让人品出几分沉重。他很不希望把经典的古代诗文都给去掉,换成西方的,“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应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

  眼下的基础教育,国学的浸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人们时常追思先贤,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指战员,抑或是领导干部,业余都雅好诗书,那份修养,要么是自小偏得的家教,要么是源于幼学根柢。如李四光、陈毅们,都自小浸润在国学氛围之中。当时的“基础教育”,凡学问均为“国学”。后来,在东渐的西学面前,“国学”不得不退了一箭之地,才缩头缩脑起来。

  而今,世界被一“网”打尽,孩子们目迷五色,连教育界也有些迷失。曾被“文革”撼动的国学根基,如今又被各种诱惑渐次蚕食。除了语文课本中的零星古诗文,中小学生已经鲜有亲近国学的机会,上了大学,术业有专攻,离国学更为遥远,他们对诗词、书法、雅乐的隔膜,就不足为奇了。

  这样的现状,颇令人扼腕。要知道,那些美妙蕴藉的诗词诵读,不独培养出中国孩子典雅的表达,更能滋养出峨峨兮若泰山、汤汤乎如流水的文化基因。

  所谓文化基因,记录着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语言、艺术、思想、文化、历史。一个曾经落后挨打的文化古国,在经济高速起飞之际,暂时因无暇回顾而失落了国学,或还能理解,但是,当物质生活渐次丰盈,对文化基因的追寻甚至重建,就迫在眉睫,必须从孩子开始。否则,一代在基础教育中被疏离于中华文化之外的孩子,等于被文化之母遗弃。“无根”,则必有文化抑郁与惶惑,又怎能以健康包容的心态,坦然自处于世界文化之林?

  教育的功用,是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地认识文明的价值,为文明的传承和创造服务。在时代的新进步中,新一代肩负重任,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一道,为人类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因此,请在基础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中,给李白、杜甫们更大的空间,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机缘被中华文明的薪火淬过,让那一片源于屈陶李杜、飘自王杨卢骆的清风朗月,在新的时代,继续吹拂照耀今人,给我们的心灵一份满溢充实,让下一代依然优雅如瓷、坚韧如丝,让这份“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传承下去……

评分

参与人数 2 +15 收起 理由
梦媛 + 10 热心分享,加分!
炀炀妈妈 + 5 热心分享,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2 08: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国学越来越被重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2 09: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一片文章,在基础教育中被疏离于中华文化之外的孩子,等于被文化之母遗弃。“无根”,则必有文化抑郁与惶惑,又怎能以健康包容的心态,坦然自处于世界文化之林?{:soso_e179:}
还好我现在和孩子一直在坚持诵读国学经典,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诵读国学经典,把孩子培养成大格局、大视野、大胸襟的人,让这份“终生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传承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2 15: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稻小是宣扬国学的但是目前丫头回来貌似啥也不学。一丁点作业没有,我希望老师推荐一些课外书给家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2 22: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在语文越来越受到重视{:soso_e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3 09: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眼下的基础教育,国学的浸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真是少之又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3 23: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对国学的摧残延续到现在了,致使很多人对国学存有偏见,仔细品读这些经典真是受益匪浅,经典就是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8 12: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