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96|回复: 2

古典诗词之美不可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2 14: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9-12 10:20:54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汤丽英 

    西方文化要学习借鉴,传统文化更要珍惜呵护,所谓固本开新,即是此意。找回课本中的诗词之美,要旨都是秉持对后世负责、对文化负责的态度。

    今年教师节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看望师生时,提到古典诗词的重要性问题,引起广泛热议。此前,上海市新版小学语文教材删减古诗的做法引起了很大争议,虽然上海市教委当时回应称,此次对小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并非删除古诗,而是将这些古诗重新编排至各学期,改变古诗教学的方式。


    减少教科书中古典诗词的观点一度显得很有说服力。包括上海在内的一些地方,目前已经删去了《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等诗词。为什么要把古典诗词从教材中剔除出去?目前主要的观点有两个:其一,古典诗词生僻字多,背诵起来难度大,删除古典诗词可以给学生减负;其二,古典诗词毕竟难以“与时俱进”,以西方美文取代之,便于教育与国际接轨。


    上述两个理由都有待商榷。古诗合辙押韵,极富音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虽三岁童蒙,背诵亦非难事。生僻字,完全可以拼音注解、教会学生认知,这本身也是基础教育的内容之一。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屈子一首《橘颂》,开楚辞之新天地。其后逾千年,古典诗词不断凝聚民族思想与文化精神。赋兴于汉、诗兴于唐、词盛于宋、曲盛于元,古典诗词一脉相承,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长城,见证并构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一阕,对日本、韩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演进、文明进步都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指向现今与未来。中国古典诗词的活力还在与时俱进、不断展现。今天,包括习近平同志在内的中国领导人,在外交活动中常常随手拈来古文佳句,既凝练又贴切,世界因此叹服于中国文化之博大,民族精神之儒雅。目前,美国、英国以及一些北欧国家的不少汉学家正在潜心研究中国古典诗词。还有为数众多的外国青少年对中国古典诗词如痴如醉。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国特色文化名片、世界伟大文明成果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确立和发扬,其生命力必将更加旺盛。


    西方文化要学习借鉴,传统文化更要珍惜呵护,所谓固本开新,即是此意。当然,重视古典诗词,重新增加课本中的古诗文,也不是说要大干快上,越多越好。还是要通过教育界专业人士深入研究,遵循教育规律,审慎合理地添加。


    找回课本中的诗词之美,要旨都是秉持对后世负责、对文化负责的态度。还记得敦煌的莫高窟吗?还记得那个邋遢的王道士吗?揣着珍宝却不认识,以为“那玩意无甚大用”,以致于后人只能跟在外国人后面长吁短叹。现在已经是21世纪,王道士的老路,对我们是个提醒。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收起 理由
炀炀妈妈 + 5 热心分享,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2 22: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化要学习借鉴,传统文化更要珍惜呵护{:soso_e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3 22: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登鹳雀楼》为啥要删啊,多经典的诗句啊,本人挺喜欢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美感,而且用词精炼耐人寻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8 12: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