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44|回复: 2

建设弘扬中华文化的学术高地 李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2 14: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8-18 13:36:32 来源:中华经典网 责任编辑:tangliying 
    春天耕耘,盛夏绽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关心支持下,承蒙海内外众多中华文化研究机构和硕学名家的鼎力赞襄,以“立足当代弘扬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对话多元文明”为办刊宗旨的中英双语学术期刊《孔学堂》,在满目青山碧水的爽爽贵阳正式创刊了。


    这是一份立志于汇聚世界范围内中华文化研究者之力,通过研习、弘扬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之精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杂志。


    在《孔学堂》这个平台上,我们期待通过和而不同的“文明对话”,慧深识远的“学术论衡”,百家争鸣的“思想交锋”,常习常新的“孔子研究”“阳明文化”“经典新释”,景行行止的“国学人物”,荟萃鸿儒的“在孔学堂听讲座”,视域开阔的“汉学视界”……探寻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传习先贤经典的英华珠玑,展现人类文明的和谐包容,彰显中华文化“以德服人”“海纳百川”的博大恢宏。


    过去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所面对之“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使人们常常在问,什么是中国的文化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的文化优势,最突出的就是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最大的潜力也在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较于具有浓厚神学色彩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文化,我认为,中华文化最大的特质是其浓郁的人文精神。从独一无二的音形义相结合的汉字,到强调对现世和人生思考的中国哲学,从五千年文明赓续不绝、历久弥新,到儒释道三家交相融合、美美与共,这些文化现象无一例外都展现出以人为本、自成体系、个性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正是中华文化的优势。


    中华传统文化魅力非凡,具有强大的生命张力。她不仅一直是滋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最根本“精神基因”和独特“精神标识”,更跨越了数千年时空,实现了古今异时共存、中外异地共赏。今天,在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和其他很多相邻、相近的国家,从建筑民居、婚姻家庭、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可以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多元文化的内涵,成为人类文化宝库的精品、珍品。


    我们今天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弘扬,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复兴。不仅是为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复兴,也是为了世界的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和谐共荣。《孔学堂》杂志创刊,正是应时而生,她的视野,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她的眼光,不仅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更是未来的。


    为全球第一份以中英双语的传播形式交流中华思想文化的学术性杂志,《孔学堂》杂志致力展示海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最新成果,努力建设弘扬中华文化的学术高地。


    在《孔学堂》,儒、释、道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也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源泉。


    在《孔学堂》,老子、孔子、孟子,不仅是古代中国的思想领袖,也是当代中国的文明大使。


    在《孔学堂》,灿烂的中华文化不仅能得到传承延续,更会在开放的交流、对话中,绽放跨越时空的新思想、新智慧!


    (作者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收起 理由
炀炀妈妈 + 5 热心分享,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2 22: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拭目以待----中英双语学术期刊《孔学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3 22: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受一些言论影响,以前对儒家思想有偏见,前段时间仔细品读《论语》才发现孔老圣人真不愧是圣人,太伟大了,尤其是他的学习观和教育观真的是非常高的境界,现在都无法超越。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8 12: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