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51|回复: 2

论钢琴的音色(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7 10: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音色
钢琴的音色即所发声音之色彩。钢琴的音源来自琴弦,听觉感知的声音来自音板,使用同一的琴弦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同一方法制成的音板因其含水率的不同,则产生的音色也不同。同一琴弦、同一音板、同一含水率,由于弦槌硬度的不同,弦槌形状的不同,击弦力度、速度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音色。
同一架琴在不同湿度环境下弹奏,音色略有不同,有时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此说来钢琴的音色是一项难以把握的综合因素,究其根本,音色的成因是“琴弦振动时在发出基音的同时,所产生的泛音的数量和强度的不同”。音色形成的原理是如此简单,而造成“泛音数量和强度的不同”的原因却复杂到甚至无法把握的程度,这在乐器制造行业是司空见惯的常事,乃至生产出一把(台)好琴简直是一种“运气”。
琴弦受弦槌激发而振动,这一振动是复杂振动,琴弦所发之音是复合音,其复合音的构成与琴弦的长度、张力、钢度频率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同时音色的构成与音板弦码等诸多因素有关。
1899000.jpg
1、音板对音色的影响
钢琴之声源虽然来自琴弦,但若去掉音板,则我们听到的仅仅是极微弱的钢丝振动之声,绝然不是钢琴的声音。钢琴所以发出钢琴的特殊声音,其根本原因来自音板的结构及构成这一结构的材料和工艺方法。例如二胡与板胡、京胡音色各不相同是因其共振体的材料不同。世上没有两把音色完全相同的小提琴,是因世上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木板,在手工制作的前提下更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工艺。因此可以说钢琴声音的好坏音板是决定因素,决定音板好坏的是音板的材质和加工全过程的工艺方法。
音板从选材、干燥到加工成型,应在技术人员控制下,其工艺方法亦是设计人员意图的体现。因此音板一但成型而制成钢琴,调律师若不拆开改造,则无法改变其音色之构成的基础。音板是一块8—9毫米的薄木板,其面积根据琴的型号大小而定。中型立式琴音板面积通常在1.5平方米左右。这么大的一块薄木板必然有多块木板拼成,在批量生产中不可能使所有的木板的弹性、密度、纹理完全一致。这些不尽相同的材料组成的音板、声波的传播速度,在不同方面有所不同。顺纹理传播的速度远大于横向传播,在其另一面布置有较大质量的弦码,这就使音板的材料结构更加复杂。
据《钢琴制造》一书介绍:在乐器工业研究所,一些著名的钢琴厂都对音板进行过研究。任何测定音板振动状态的规律性和确定音板品质标准的企图都遭到了失败。即使以精选的木材制成的小型音板,在实验室也不可能取得相同的振动状态,更令人不解的是在声音大致相同的乐器,音板振动的规律却不尽相同,反之在声音差别较大的乐器中,音板的振动却存在相同之处。(注:H.A见前苏联捷亚柯诺所著《钢琴制造》第45页)这说明音板振动的复杂性。但是与音板木材纹理方向垂直布置的肋木不仅改善了音板的强度,还使弦在任何一点被激发都会迅速传播到整块音板,这不仅取得了音量更取得了钢琴特有的音色。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较大质量的弦码和较松软的肋木,在传播声波时,也因产生内摩擦而损失一部分从琴弦所获得的振动能量,当然那要比声波在音板的横向传播时的损失要小得多。由于弦码、肋木乃至音板振动的复杂性致使世上没有一台音色绝对相同的钢琴。
音板的固定安装也是很重要的,安装不牢靠的音板,音板振动时不但会大量消耗振动能量,同时也会使音色很难听。音板的“大薄片”的特殊形状,在加工前即使已经干燥到了含水率6%以下,但在加工中,几个小时即可使含水率上升到10%,若空气湿度很大的话,含水率会更高。此时进行油漆涂饰,将水分封闭在音板内部,音色必发闷;若是实板音板的话,在使用中还会开裂,但在不出杂音的情况下声音反而会得到改善。这是因为一则开裂后的音板内部水分得到散失,而达到了干燥的目的。再则,由于整块音板由不同木材拼在一起的异向应力,因开裂得到缓解而使音色更趋清澈。通常乐器的音板均呈凸起的弧型,如古琴、古筝、提琴等,钢琴的音板看起来是平板,实则也呈弧型,不过弧型较小不易觉察。它是为抵抗弦码压力而设置。琴弦为取得稳定的支撑,要求弦码上平面要高于弦水平面,以使琴弦振动时,不会脱离弦码而影响声音的传播和额外消耗能量。弦对音板的压力取决于弦的张力及弦码高出弦面的角度。弦码对音板形成的压力,会使音板塌陷音质变坏。造成音板塌陷的原因主要是弦码配置不当或音板肋木干燥不够形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10: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10: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6 12: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