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甲子申童 于 2015-2-9 09:38 编辑
雨露: 你说的 “水平”,可能是指基本功,基本技巧。这当然重要。宝宝要是不学会走路,他怎么去跑 去跳 去舞蹈呢?问题是你觉得让宝宝痛苦地学,还是痛快地学好呢?更加重要的是,一定要“因材施教”,针对宝宝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可以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方式方法,生动活泼的进行不同的的教育。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因材施教”。没有“寓教于乐”。是不可能学成功的。
孔老夫子告诫我们,教和学,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然而,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体制下,只能是“应试教育”。“考试第一”,“高分唯一”,“一考定终身”。从上到下,层层加压:从社会到学校,到老师,到家长,最后全都压到学生身上。压得大家都喘不过气来!还有可笑的商业广告用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如此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不可自拔。当下我国的教改已经起步,,还需耐心再耐心。
回过来,再说说宝宝学琴一对一。一位老师教一个学生,几百元学四五十分钟,可谓是花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众多的琴行和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我们也去学过,每节课安排40分钟左右。第一次,120元的学了12节,总共是8小时:小汤1+哈农。第二次,200元的学了5节,共是4小时:还是全部弹哈农。第三次,280元的学了12节,共学了8小时:还是学哈农加了几首车尔尼和巴赫。这样学下去,哪有出头之日,不输也要输了,实在耗不起。好学生在找好老师,好老师同样也在寻找好学生。信息时代,地球是个“村”,只要有机遇和缘分,合适的老师和合适的学生总是会结合在一起的。孩子耽误不起,一旦一时找不到“伯乐”,我就只能果断地在家里自己对自己 “因材施教”了......
以上的“片言只语”,只是些“破砖烂瓦”。如能“抛砖引玉”,就心满意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