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56|回复: 6

钢琴基本弹奏法之一:连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6 09:57: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奏的声音效果: 圆滑连贯、柔和如歌。
连奏的触键要点:
    连奏对手指的触键方式的要求不是爆发性的快击挥动,而是训练有素的缓慢触摸,其触键要点是:
1、改变手指的触键部位。
    不以指尖,而已柔软的指面肉垫部位触键。用手指肉垫处触键会形成一种受力的缓冲,这对于钢琴发音的音质会产生非常微妙的影响,有助于声音的柔润。
2、改变手指触键的高度。
    触键高度对于手指挥动的速度有积极意义,是明亮的颗粒型声音的触键方式,连奏不需触键的高度而要求以平稳的贴近键面的方式触键。
3、改变手指的触键速度。
    缓慢的触键是创造柔和歌唱性连奏声音的关键因素。一方面触键速度快慢与声音力度强弱成正比,另一方面触键速度影响着声音的音质,决定着声音的明暗、刚柔、颗粒型与连贯柔和性等等。
4、改变触键的用力方式。
    在钢琴触键的用力形式方面,原则上是两大类:或垂直方向用力,或水平方向用力。
5、连奏要求更多地运用手臂的重量和寻求重量在指尖平稳的流动转移。
    重力从一个音平稳地移向另一个音的连贯性和圆润性的好坏优劣。   
6、特殊地注意触键后保持上不重力的传导转移,让上部重力从一个音移向另一个音,务求声音圆润连贯。
连奏的学习与辅导有六大关键:
一、让手指展平、贴键。
    从入门的落指、基本手型到基本弹奏动作,我们都一直强调着手指自然弯曲,保持半圆的手型,现在学连奏,突然要求孩子把手指放平,我们一直要求他们做基本弹奏动作时要注意抬起手指,现在却又要求他们贴键,孩子们会感到不习惯。可弹琴不能只用一种方法,得给孩子们讲清楚,这是连奏的要点,不会就得学,就得练,一定要严格做到,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认真要求,严格练习就能掌握。  
二、用缓慢的速度下键。
    要弹歌唱性,慢下键是求得柔和歌唱的声音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抓不住这一条就不会有歌唱性的声音。练了音丢了方法,实质上等于白练。家长的辅导在这些关键处显得格外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把孩子们自己把不住的关把好,把孩子们自己要求不到的东西坚持到,把孩子们自己不够严格的习惯坚持培养成严格的习惯。  
三、引导孩子改变非连奏中垂直用力的击键方式,培养起水平方向的触键用力方式。
四、强调连奏运用手臂的中立。
    由于慢下键的控制很容易造成僵硬紧张,上面紧张不可能用上臂的重量,单单靠手指是奏不出圆润而有共鸣的歌唱性声音的。  
五、强调从一个手指到另一个手指的重量转移。这是声音圆滑链接的关键。
六、连奏的学习可从两音的连接开始。
    手指上也可选在比较好控制的二、三指上先练习,待有了体会再扩大到三音、四音、五音,逐渐把一指、四指、五指包括进来。来自: Android客户端
IMG_20150226_095721.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0 收起 理由
橡树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6 20: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soso_e183:}

点评

呵呵,共同学习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3 08: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6 20: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没有学到这么深呢,先学习啦{:soso_e163:}

点评

呵呵,共同学习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3 08: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08: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共同学习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08: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榕树 发表于 2015-2-26 20:45
还没有学到这么深呢,先学习啦

呵呵,共同学习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 10: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好像特别喜欢连奏,不高抬指!{:soso_e135:}

点评

是的,有时候都会有点小偷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4 14: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4: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青草 发表于 2015-3-3 10:28
孩子好像特别喜欢连奏,不高抬指!

是的,有时候都会有点小偷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7 20: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