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33|回复: 0

肖老师的钢琴教室:摔跤吧,爸爸!弹琴吧,妈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2 12: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一个初看似乎残酷、再看实则励志积极的亲子故事,带给我们家长和孩子们太多的感动和感悟!
一位看似不近人情的父亲,貌似逼迫女儿们完成自己未能实现的终极梦想,用几近残忍的方式对女儿们进行魔鬼训练,期间经历了失败、亲情的拷问、周围人们的不理解等等,从失败最终走向成功!
让我不由觉得:这也是现今社会琴童成长史的写照!

一、绝不轻言放弃
吉塔的父亲像极了郎朗的虎爸,不论原因逼迫孩子学习一技之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虽然过程中孩子颇多怨言甚至奋起反抗,但最终成功后都很感谢当时家长的坚持。
学琴也是如此,无论最初是父母的意愿、还是孩子的选择,无论专业学习还是业余特长,只要选择了就不应该放弃。

二、不怕吃苦,努力付出
任何荣誉和成功都不是随便得来的,吉塔和父亲用了整整10年,吃尽了苦头才走上世界之巅,我们也不能指望孩子学琴两、三年,就能轻轻松松成为钢琴家,或者全面掌握弹奏技巧。
耐心和毅力是成功的主要条件之一,如果连“静待花开”的心态都没有,连让孩子留下几滴泪、几颗汗珠的决心都没有,怎能收获学有所成的孩子?

三、专业优秀的老师
吉塔最初拿到全国冠军因为有专业、出色的父亲一路指引教导,屡屡与奖牌失之交臂也是因为教练的错误战术和教学方式。
老师的好坏直接决定学琴质量,好老师就应该有适合每一个孩子的好方法,切不可独断专行。教琴方式绝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要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方式方法,不断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四、不要盲目追“新”
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就是吉塔质疑父亲“落伍”的教学方法,认为新的摔跤方式才是有用有效的。
现在很多老师喜欢使用新教材,对传统教材抱有怀疑的态度,认为这些“老古董”
已经没什么用了,一味推陈出新,甚至以使用新教材为荣,用以证明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确实带来很多新鲜的教材,但是在学习领域只有经过长时间考验,真正能够为学生带来实际帮助的也是好教材。它应该和药品一样不能只看广告,更应该看疗效。
老师在为学生选择教材时也应该做到新旧搭配,扬长避短。
“加油吧,琴童”希望孩子们都能够像吉塔姐姐一样,在笑和泪中努力学习,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6 05: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