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98|回复: 0

三十三.练习方法(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6 00: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73.如何掌握慢练与应有的快速度的关系?

当在慢练中逐渐达到能够轻松自如、有把握不出差错地作到乐谱上(除速度外)的一切要求之后,就要稍微提高速度。

    当在新的速度中,再度达到轻松自如、有把握不出差错时,就再次提高速度。

    如此这般,速度不断提高,但始终应以弹得轻松自如、有把握不出差错为前提,直至达到乐曲应有的速度。这是个渐变的过程,不是突变的过程。

    在慢速中停留过久,会延误学生进度。

    向快速的转变过急,会失去自如的心态,也会顾此失彼。

    常见的缺点是:

    慢练与快练脱节,缺少中间的层层过度。或者缺少慢练的耐心和毅力,总是在偏快的速度中挣扎。

274.慢速度练过了,为什么还是弹不好?

这是由于慢练本身有个方法问题。以为只要慢练,就像服用了灵丹妙药一样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可是误会。

    慢练过了还是弹不好,多半是方法不当。要仔细分析慢练中可能出现的以下几种问题:

    一种是不顾节奏、节拍的关系慢弹。以为反正是慢练,好象节奏、节拍关系上怎么弹都无所谓。

    另一种,以为慢了,于是“有工夫”加进了许多多余的动作,把连贯的最佳动作线路弄得面目全非。
    这两种不得法的慢练,都会使学生在加快速度时,觉得与他慢练联系不起来,好象完全是两回事。

    还有一种情况,是用很大的动作幅度和力度,几乎是孤立地弹每一个音。这对发展手指机能是有益的。不过,这与保持动作连贯、线条完整、节拍准确前提下的慢练是有区别的。前者可以作为后者的一个预备阶段,但不能代替后者。否则,仍然难以达到流畅、快速。

    最后,还要考虑到,有时并不是方法不当,而是因为练习得还不够充分、持久。练习不到一定“火候”,慢练的“量”是不会突变为快速之“质”的。所以慢练,也是毅力、耐心的锻炼。学生从心理上最好不要祈求“速效”。

275.乐曲中的技术难点已经单独练习好了,为什么全曲连续弹奏时还是过不去?

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并为真正练好。

    另一种是,难点的练习中,忽略了与难点直接相连的前后部分的一并练习。比方说,假如某一拍上的一串快速音符是个难点,不仅要练习难点本身,也还要有从这拍之前不远的某处开始,连续地弹到这派之后不远的某处为止的练习。道理在于:直接弹奏难点时,与从难点之前某处弹起,再弹奏难点时,两者手的准备状态和心理状态都是有所不同的。这点不同,关系很大。单独练好了,连起来又过不去,往往问题就出在这点不同上。实际上,难点之“难”,不只限于“点”,在“点”的附近,往往还形成一个“区”。这个“区”,也是要在难点练习范围之内的。学生们在缺乏经验时,往往只注意“点”,忽略了“区”。当学生把“区”也练好时,就可以冲吗信心地弹奏全曲,不会过不去了。

276.一个地方重复练了许多次还是不满意,是不是学生太笨了?

不是。

    据说,李斯特练琴时,曾经在某一个困难出重复一百次呢!这中间有两个道理:

    一个是,练琴,就是将对自己而言是困难的、别扭的、不顺手的那些音的进行经过练习变得容易了、顺利了、信手而出了。这类困难,对一个初学者或一位大师,都是存在的。

    另一个是,克服困难的途径只有一个:用正确的方法不断地重复。没有重复,就没有熟练,没有熟练,就学不会真正的技术技巧,这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用哲学术语说就是从量变到质变。这个道理,对于初学者或一位大师,也同样适用。

    如果一个学生能自己主动地不断重复练习困难处,那说明他不但不笨,反而上相当聪明的。即使是在别人指导、监督下重复,那也是好的。因为表面上重复同一个地方,事实上每次重复都会有微小的改进,只要持之以恒,积少成多,终于会达到技术质量的提高。这正是一条获得技术技巧的正确道路。

277什么叫“跑句”?怎样练习才能练好?

跑句,是一些钢琴老师对快速、连续音符组成的乐句,也就是音符“快速跑动”的句子的称谓。

    当钢琴学生经过一个基本功练习,每个手指都具备了必要的灵活性、独立性后,遇到快速音符的乐句,并不会感到多大的困难。

    但是,假如手指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尚有欠缺,遇到连续快速的音符,就会力不从心。不过也不必着急,那就把这些音符暂时当作基本功练习用的音符,用较慢的速度,用手指基本功训练的各种方法,耐心地练习,直到切实提高了手指独立、灵活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形成适合这些音符位置的综合动作。用综合动作连接分解、独立的动作;将分解、独立的动作置于综合线条之中,就能弹好快速音符。

    跑句的“跑”字,知识速度快速之意,不要产生任何心理的急促感。相反,音符越快心理上越要冷静沉着、从容不迫、节奏稳定。

278.什么叫“错误顽固症”?怎样克服?

当学生弹了一个错音用了错了一个指法,或者其他什么错误,经老师多次纠正仍然改正不过来,就叫“错误顽固症”。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处处识谱、练习时就看错了、弹错了。而后又经过了较多的重复。先入为主的优势,加上不断重复,错误被巩固下来,形成“顽症”。

    克服的方法是,用较慢的速度(以便集中注意力)正确地弹奏,用比错弹时多得多的次数反复练习,然后从出错地方前头的某处连过来,反复重复,直到彻底消除错弹的痕迹并巩固正确的弹奏为止。

    有的学生,以为练琴时从错误到正确也像做算术题一样,前几次错了,这一次得数对了就无须在做了。岂不知,练琴时弹错了多次才弹对了一次,这一次是靠不住的。这一次才是练琴的真正开始,而且要用比弹错次数多多少倍的次数重复正确的弹奏。

279.如何避免在练琴中重复错误?

的确,在宝贵的练琴时间里不断重复错误,这是最“亏”不过的了。

    有的学生改正错误可能快些,有的则很费力,非再用上比重复错误所用的更多的时间不可。个别学生“巩固”下来的错误,甚至长期改不掉。

    想避免重复错误,就要知道有错。

    从学生方面说,要细心读谱,要养成初读新谱时布点反问自己“是不是有错”的习惯,要学会逐音逐项(音准、升降号还原号、节拍、指法、连线等)检查有无错误。

    从老师方面说,留新课时,最好事先预见并指出学生在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的地方。对有的学生,这还不够,最好让他(教他)当场弹对可能出错的片段,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学生才不至于回去有弄错了。

    在每一次回新课时,教师要将学生仍然出现的(即已经“发芽”了的)错误,尽可能全部“迁灭”,以免错误的幼芽长大。

280.弹熟了的乐曲,只要错了一个音就下不去,这是什么原因?如何克服?

原因有三种。

    一种是弹错的那个音,恰好是个关键音。从弹奏技术上讲,每首乐曲都有几处的音,对前后的衔接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就是关键音。关键音有时是弹奏技术上的困难点,有时也不一定是。这个点顺利通过了,后面就信手而出了。而关键音一旦出错,前后就衔接不上了。

    另一种是练习过程中没有注意弹奏动作整体连贯的“线路”。一首乐曲,从涕泣双手弹出第一拍上的音,到最后结束时收回双手,这中间的手、腕、臂甚至全身的全部相关动作,都应该以最合理的方式连续起来,在联系过程中逐渐形成一条相对固定的多做路线。当这条线路没有形成或没有固定时,一旦有错,就要“断线”。

    第三种是学生平时练琴总是比较准确的,故一旦偶尔弄错了个音,对他是很以外的。对这突然的错误,以为毫无思想准备而措手不及,乃至中断整个思路。
针对上面三种情况,就要在练琴时给予困难点、关键音以特殊的重视。弹奏中要把注意力及时转移到这些“要害”处,力求不出错。同时,要注意将那条合理而又连贯的动作“线路”稳固起来。这样,就不会因为一个错音而“全军覆没”。

当我们给来势回课,或参加表演,或为别人弹奏时,能够一个音不错自然是好事,但也不要把偶尔出现的袼褙错音看得过重,只要把握住关键处,沿着完整的合乎逻辑的整体动作线路走下去,一两个错音无关大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8 17: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