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17|回复: 0

三十三.练习方法(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6 00: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81.什么是分解练习?什么是整体练习?二者是什么关系?

分解练习是对乐曲、练习曲任何一个局部的单独练习。小到一两个音,大到一个片段,只要不是从头到尾不简单地练弹全曲,都属于分解练习。

    分解练习,是弹好整体的基础和前提。乐曲特殊技术难点的克服,某一乐句弹奏上的精雕细刻,某一和声关系的细微变化,不同声部力度布局上的适当控制等,都有赖于耐心、细心地费解练习。

    从练习所用时间的绝对值上,分解练习所用时间有时也可能多于整体练习时间。不过,这也要因人因曲而定。

    整体练习,是收获分解练习成果的练习。“收获成果”之所以需要练习,是因为分解中得到的一切,并不会自动地或轻易地组合成整体的成果。分解练习中对各种技术、技巧的掌握,要在整体练习中受到检验。各种弹奏因素的协调、衔接、综合,都要在整体练习中最后实现。

    有时,在整体练习中,会发现某些分解练习的结果并不能适应整体弹奏的要求。这时,就要回头再做分解练习,这次重新练习,由于更清楚整体的需要了,就会更有针对性。

    也有这样的情况,分解练习中并未彻底解决的个别问题,反而在整体练习中顺利解决了。

    所以,分解与整体交错练习,常常是必要的。

    总之,整体,是目的的实现;分解,是通达目的的途径。目的清楚,选择途径才有方向。途径选择合理,就能尽快达到目的。

282.在由分解练习过渡到整体练习时,最要注意的是什么?

最要注意的是衔接。

    衔接的基本原则,是遵循节奏的韵律,将各个局部的技术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整体的、有机的、连贯的最佳动作路线。这条路线始于第一音,止于最后一个音的消失。

    要音音接好、句句接好、段段接好。其中乐段之间,通常有大于乐句之间的间歇感,要慎重掌握时间的分寸。不少学生弹奏有各自反复的两段组成的乐曲时,都处理得太随意。不是衔接过紧,显得仓促,就是停顿过长,失去整体感。两种偏向都会破坏整体节奏的律动。

283.初学者每天需要练琴多长时间?

大多数初学者,每天至少要练习一个小时,方可进入循序渐进的进程。

    在不影响身体健康、文化课学习的前提下,当然是练得越多越好(而练琴是累不坏人的)。道理摆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每天练两个小时的学生的进步,自然要比只练一个小时的快得多。

    这里讲的一个小时,必须是真实、有效的一个小时。如果一小时中间还包括换衣服、找谱子、喝水、吃东西、上厕所、思想“走神”等等在内的话,那就不能保证正常的进步了

284.练琴的时间和练习内容的顺序是不是应当固定下来?

应当有个基本规律,但也不必永远一成不变。

    有规律,便于遵守,也会产生某种惯性力量。养成某时某刻一定做什么事情的习惯。这是按计划练琴的好处。

    但一种计划不一定长期适用,在主观环境、条件有了变化时应及时调整。而且,总是日复一日地死守一个规矩,也会产生疲劳、厌倦感,这时就该调整固定已久的计划。约·霍夫曼甚至说,“不要有系统地或有规则地练习”,因为“系统性毁灭自发性,而自发性却是艺术的真正的灵魂。”这话或许有嫌偏颇,但显然有值得重视的合乎艺术真理的见地。

    较为合理的处理应当是不变之中有可变的部分,可变之中有不变的部分。比如每天练几次,每次练多久,应当大体固定下来,但也应当偶尔允许例外,这次多一点点,下次少一点点,或平时先写文化课作业,这次先练琴。只要能保证每天练琴应有的平均量,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可。

    再如,练习内容的顺序,一般是手指练习类、音节琶音类、练习曲类、复调类、奏鸣曲类、其他乐曲类。但也不妨偶尔全部或部分地颠倒一下顺序,也许会意外地带来新鲜感。

285.怎样练习才能进步得快?

最重要的,是练琴的目的性要明确。

    有了目的性,就有了目标,就会不断接近目标,就会少走弯路。

    无论是练习一首艺术性的乐曲,或是“哈农”中的一条五指练习,都要有一个清楚的可以达到的目标。

    任何一个具体的技术问题,都只有在目的十分明确的练习过程中,才能尽快地解决好。

    每日每次或长或短的练习,如能时时带着目的地练,就会解决态度认真、刻苦努力,甚至还有学习兴趣等一系列问题。总之,就会事半功倍。

    老师在钢琴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乐曲、练习曲的艺术、技术的要求,指出学生的各种缺点,交给各种方法,归根到底,都是帮助学生明确回去练琴中的目的性。

    一个大的艺术目标是目的性,一个具体的动作要领,比如哪个手指弹哪个音时要抬高一点,都是目的性。

    进步快的学生,无非是不仅能达到老师指出的目标,而且还能针对自己的情况,找到自己的问题,确立超出老师要求范围以外的、更多的目的、目标,并为之用功练习。

    遗憾的是,有些学生是漫无目的地练琴。他们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今天今次练琴要解决什么问题,都若明若暗。结果一个不难改正的缺点、错处,长期改正不过来。这势必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宝贵的时间被白白地耗掉了。

因此,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努力,让学生日复一日地练琴,始终贯穿着目的性,那是肯定可以进步得快的。

286.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练琴效果好?

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都注意到了,练琴的效果就会好:
(1)、时间上,每天都要有最低限度时间量的保证。许多技术,没有磨练过程是掌握不了的。磨练,就要时间。幼小孩子,乃里较小,每次练习可稍短些。但两三次合起来,每天总要在一小时以上。

(2)、练习动作时,务必同时练习耳朵和头脑。耳朵时刻要注意听,检验对弹出的声音是否满意。脑子要时刻指挥、调整参与行动的身体部位。这就是精神集中。

(3)、练习的目的要明确。练习,是把自己不会的东西练会,把老师指出的和自己感觉到的缺点改正过来。究竟要练会什么?缺点,错误是什么?都要非常清楚、明确、具体。

(4)、弄清目的之后,每次联系都要至少解决一个问题。退一步,也要至少在解决一个问题上有进展。这就是有效的练习。有的问题,要抓住不放。不练好,不罢手。要趁热打铁。好象做饭,要一次做熟。

(5)、要讲究质量,不求数量,宁可内容少些,但要质量高些。弹不了整首,先弹半首,或一小段,或一句,或一个音型片断。弹不了两只手就弹一这手。但每练一点就要提高质量,积少成多,终究会练好全曲。

    总之,切忌练一天,停两天;耳朵不听,脑子不想;没有目的,为弹而弹;不计效果,只凑时间;在即将成功之时,却退下来,已经要做熟的饭,却提前关了火,只好下次重新点火;不讲质量,泛泛地一遍一遍从头到尾的过。

287.学新课时,应不应该请老师先给弹一遍?

应当。其实,不用请,老师也会乐于在上课新时给学生先弹一遍的。这样,学生会事先对作品的性质、特点有个总的印象,就可以在回去练习时有个目标、方向,少走弯路。这在业余教学当中尤为必要。

    但是也有一种情况,老师故意不先弹给学生听。那是为了考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经老师的师范而又能自己做得基本正确,应当说,这是理想状态。

    所以,学新课,老师先弹或不弹给学生听,还上要视教学的具体需要而定。

288.学生和老师联弹很有好处吗?

四手联弹,很有好处。

    通常,联弹时,都是老师给学生伴奏。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一条简单的曲调里包含了那么丰富的内容,从而提高对曲调多声一素关系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二人共奏,就有一个互相默契、配合的关系问题。协调二人关系首先是节奏。通过联弹,可以提高对节奏的正确感觉和控制能力。

    联弹还涉及到整体、多层次力度的控制,音乐意境的完整,双方心领神会的合作等问题。。在老师生动弹奏的带动、启发下去理解那些问题,是提高学生的乐感和音乐理解能力的良好方式。

    弹好联奏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弹奏自己声部的同时,还要听到老师的声部,这对听觉能力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联弹的好处恐怕还不止这些。所以,“拜厄”中的联弹曲每首都要认真学习。可惜在初级教材中联弹去并不多。一个弥补的办法是,在一首作品(包括练习曲和乐曲,特别是复调曲)学习中的某一阶段里,可由学生和老师各弹一只手,即二人双手联弹的益处外,学生还可以从与老师的合作中加深对所学乐曲的理解。不过这种做法也有一个不便,老师要用左手弹乐谱的右手,用右手弹乐谱的左手,师生才不至于挤在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8 17: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