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50|回复: 0

四十一.公开演奏、伴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6 08: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42.业余学生也应当多参加表演吗?

应当。

诚然,职业上,业余钢琴学生不负有向公众进行钢琴音乐美教育的责任。但是,只要有可能,也就当“公开演奏”。

这里讲的“公开”,并不一定指在剧场或音乐厅的舞台上的演奏,而是指尺是超出自娱范围的演奏。例如,在亲人面前、在同事朋友之间、在私人客厅里、在联欢晚会上,在诸如此类的场合演奏,也都是一种公开演奏。当然,登上正式舞台就更不在话下了。

公开演奏,是将自己体验到、感受到的美妙的东西,给周围的人分享。这也是一种“美的奉献”吧!

艺术的美,从本质上说,就不是私人的,而是社会性的。无论艺术家主观上怎么想,只要他创造出了真正的艺术美,就必然要便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种美,从精神上进入这种美的境界,以促进人类的精神文明。所以,一个业余钢琴学生,哪性只在几个人面前弹钢琴,他做的实际上也是一件符合艺术本质而又意义重大的事情。

同时,当一个人能够把钢琴音乐美给他人分享时,他一定会由于自己成为“美的传达者”而愉快、而自豪、而感到多了几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而且,也必然因此而更得到周围人的理解、新生和友谊。

最后,当一个人给他人弹琴时,他必然纺织厂平时练琴有种格外认真、严肃、专注的态度。而当他意识到别人正欣赏他的表演时,又必然激发他表达美的事物的热情。这些,都可能引发他的灵感,使他感受到并表现出平时并未觉察到的艺术体验来,这就会无形中提高他的艺术水平。即便他觉得自己弹得并不很满意,那他也会从中发觉自己某方面的不足,从而在自己学琴、练琴时,着意克服缺点,这无疑也是一种提高。

总之,人前的钢琴演奏,是益处很多、并无害处的事情。仅从教学观点看,这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343.公开演奏与平时自己弹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公开演奏,是当众表演。既然是“众”,无论多少,总要被许多双眼睛同时注视着。这必然使弹奏者的心理状态不同于平时。

如果是很正式的演奏,要求一次弹好。这个一次性,足以产生非同寻常之感。就算不那么正式,恐怕也不好意思接二连三地错了重来。

此外,弹奏环境的改变,钢琴的改变,音响感觉的改变,或多或少都人引起心理状态的改变。

钢琴弹奏,虽然表面上是一毓技术动作,但实质上,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因此,心理上受到的任何影响,心理状态的任何改变,都会立即在弹奏上反映出来。

所以,公开演奏既不同于自己练琴,也不同于在老师那里上课时的弹奏。

这个不同带来什么后果呢?

我们知道,所有人之间的心理素质都是不同的,世上哪有两个脾气禀性一模一样的人呢?因此,公工演奏带一煌不同,还要加上弹奏者心理素质的不同,才是上面问到的那个“后果”。

有的人,并不惧怕众人前的钢琴演奏,甚至很喜欢这样。听的人多,他更是感到高兴、兴奋。同时,如果他的兴奋又是适度的,就将恰好使他弹得比平时更生动、更有光彩。

有的人,也不怕,也兴奋。但容易兴奋过度。过度兴雷的危险,是有可能失去控制,弹得失去章法。但也可能有局部的精彩片断。

有的人,也不怕,也不兴雷。他觉得公开演奏与自己平时弹奏也差不了多少。的确,这是受到“公开”、“当众”这件事影响程度最小的,虽然不会一点没有,这种情况,好处是出不了“乱子”,但却可能会缺少对听众的感染力。

有的人,天性胆小,害怕众人的注视。众人的眼光对他简直是“有形的”压力。弹起琴来拘束,放不开。平时练习的成果,必然要打上很大的折扣。

有的人,富于理智;有的人,富于感情;有的人,心理素质稳定;有的人,易受外界的影响。

对于对加公开演奏的学生,应当针对不同发问,或调控他的兴奋,或激起他的热情,或鼓起他的勇气,或平衡他的理智与情感……。总之,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扬长避短,提高公开演奏的质量。

344.公开演奏时,应当注意哪些事情?

公开演奏应当注意的事情,实质上就是公开演奏的经验。

这个经验,严格地说,只能通过公开演奏的实践取得,不是讲讲道理可以解决的。

但是,对很少公开演奏的学生,注意一下下面这些事情,相信会有些好处:

(1)如有可能,事先到演奏地点看看环境。试试钢琴键盘触感,音响特点,踏板深浅,琴凳坐感等等。

(2)临场时,心理上力求保持自信、冷静、清醒和适度的兴奋感。为获得这种心理状态,性横向联合中不同的人常常有各式各样的做法。可以想想乐曲的意境,或者想想乐曲最重要的几个关键点。也可以想想与音乐无关的事(为转移过于紧张的情绪),也可以活动活动手指,也可以静默安详。

(3)当你怀着自信走到钢琴前坐下时,一定要想着调整一下琴凳的高低工前后左右。坐感要稳定,不能有任何不适之处,就像不能有后顾之忧一样。

(4)坐稳后,定定神,让自己的心情进入与乐曲的情绪相一致的状态里。

(5)总代表地想好速度。不冷静的话,这时的速度感肯定比平时要快。快一点点尚可,快多了就要带来“灾难”。

(6)要有充分准备地弹好开头。这件事特别要紧,要多说几句。

乐曲开头通常是主要主题、主要乐思陈友谊赛出来的地方。音乐的基本性质,后面发展的来源,要告诉别人的主要音乐“意图”,都在这里。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时间”——速度、节奏、节拍都要取决于乐曲的开头。

一首乐曲是由组织、有逻辑、有有机关系的乐音组织。这些乐音好像沿着一袋子上特殊的轨道前进。弹好开头,就像上了轨道,后面的音乐,就会顺理成章地弹出来(当然是在充分练习的前提下的)。

所以,坐稳之后,开始弹奏之前,一定要先把开头想一想,什么速度?什么力度?什么性格?什么情绪?用哪个手指?什么样的技术动作?等等。想好了,再弹出来。

(7)弹奏一旦开始,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忘掉与乐曲无关的所有事情。夸张点说,你可以觉得全世界暂进都隐退了,只剩下你、钢琴和音乐。你的情感和音乐情感始终要融为一体。

(8)弹奏中到底想什么?什么都不想听其自然吗?

那可不行。那些技术上的关键处,音乐发展的转折点,大大小小的高潮,特别是最高潮,都要想行清清楚楚。想清楚,才能弹清楚。

至于此外还要想什么,这可是有点神秘的事。因为钢琴家们自己也说不清。可以肯定,他们的想法并不一致。这样,我们反倒也可以说,弹奏者有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的自由。

(9)耳朵一刻不得清闲,仔细倾听弹出的每一个音,预见将要弹出的每一个音。

(10)如果乐曲是分段的,段与段之间可要小心。要用心去感觉,但段要分、韵律的线条不能断。新的一段开始得稍早稍迟,都会造成匆促或拖拉,破坏音乐连贯的线条。

(11)注意,结尾到了。这又是重点。这时乐曲的归宿,是音乐的结论,是过程的完结。归宿是否圆满?结论是否可信?完结是否合理?完结之后,我们要给听众的记忆留下什么?

这一切,都取决于结尾是否弹得恰到好处。处理不好时,纵然前面弹得都好,也要留下好的印象。好像本来是一顿美味,最后一口却不好吃,那是什么滋味?

(12)注意最后的收束动作。是断然地?是从容地?是小心翼翼地?都要符合尾音的性质。不注意,也会损害音乐的余味。我们不讲余味无穷吗?

(13)不要介意弹奏中的差错。既不必为此心烦,更不必停下得来。

345.如何选择表演曲目?

对于正在学习的钢琴学生,曲目的选择,总的原则应当符合教学的需要。在教学用曲当中,也自然会有可以用于表演的曲目在内。

从另一个角度看,除开纯粹五指练习类和音阶、琶音等基本功练习类的之外,任合(包括练习曲在内的)可称之为“曲”的作品都可以用于表演。只要是“曲”,就有了相对完整的艺术美,就值得传达给别人。

如果特别想到为人表演的需要,可从下面几点着眼:

(1)自己特殊热爱的作品。这会带来练习作品的热情和把自己感受到的美给别人分享的愿望。

(2)听众特别喜欢的作品。这是为了更好地与听众沟通、交流、便于引起他们的共鸣。但这一点不宜强调过分,只可适当考虑。因为弹奏者也应当给听众一些新的、他们不太熟悉而又确有深度、有价值的音乐。否则,就有迁就迎合之嫌了。

(3)在艺术、技术上都能够发挥学生之所长的作品。学生只有处于能在艺术上有良好的表现而又没有技术上的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才能得心应手、胜任愉快地表演。这是从表演的角度而不是从纯数学角度的考虑。从纯教学的角度,往往要专门针对学生的弱点选用材料。

这三个着眼点的中心还是在第一点上。

学生有自己的高度热爱,就能弹得特别生动,就会带动别人的热爱。热爱产生的热情,能唤起足以战胜技术困难的力量。反之,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很难弹得让别人喜欢,尽管可能弹得一个音都没错。就这是钢琴表演这件事的特点之一。

346.怎样克服公开演奏中的惧怕心理?

孩子们虽然也有胆大胆小的差别,但一般来说都没有太多的惧怕公开演奏的心理。正如人们所说,他们还不懂得害怕。不过,应当说,无论在孩子们中间,还是其他年龄的钢琴学生里,或多或少,惧怕当众演奏的情况还都是存在的。对此只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这个问题不难解决:

(1)要把演奏的乐曲练得好上加好,万无一失,毫无某一点没练好的后顾之忧。这就是所谓“艺高胆大”。

(2)在平时的钢琴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能在弹奏中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精神。养成了这个习惯,在任何场合弹琴都能昼把全部注意力放到与所弹乐曲有关的事情上去,排除一切与此无关的念头。例如,不要想是谁在听,弹错了是不是丢人,弹奏中有谁在议论,不要受任何外来声音的干扰。练就平日之功是克服演奏中的惧怕心理最可靠的保障之一。

(3)争取更多的表演机会。任何情况下,当学生被别人邀请弹琴时,只要乐曲是胜任的,就应当让学生多大人前“露脸”。

不少钢琴老师都定期集合自己的学生召开小型演奏会,这是非常好的做法。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学生习惯于人前弹琴,有了较多当众演奏的经验后,公开表演时的惧怕心理自然会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8 17: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