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45|回复: 0

四十二.听音乐会、听示范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6 08: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48.为什么要多听音乐会?怎样才能受益更深?

钢琴学生听音乐会——假如又是高质量的音乐会的话——那不仅是艺术欣赏,而且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好的音乐会(无论是钢琴音乐或其他音乐),在音乐形象的刻画、音乐意境的表现、音乐风格的把握、技术技巧与艺术内容关系的处理等方面,都具有某种典范性的意义。对于钢琴学生,都是生动的启迪和教育。

说生动,是因为不像听磁带,只闻其声,不见期状。也不像看录像带,虽然能够闻声见状,但由于是屏幕上的显示,总有那么点“隔阂”的味道。



听音乐会,则是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假如是钢琴演奏,我们更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钢琴家是用什么样的技术动作、带着什么样的表情发出了美妙的声音。出色的演奏家的动作、表情,也都是富于音乐性的,也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以及技术技巧上的启发。而且,在音乐会上,还有一种唯有那里才有的“音乐气氛”。这“气氛”,由舞台、乐器、演奏家和听众共同组成。无论演奏开始前,听众在寂静中的期待,还是在演奏中,几千人的屏息聆听,以及演奏后热烈、激动的掌声,都被音乐的气氛笼罩着。仿佛那里的空气都充满了音乐,人们一旦呼吸到这样的空气,就会提高美的精神境界。

因此,有机会的话,多多听高水平的音乐会,无形中就会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提高了乐感。

为了能通过听音乐会学到更多的东西,注意一下以下几件事或许不无裨益:

(1)如有可能事先知道音乐会的曲目,而有些曲目又是不熟悉的,最好能设法(如查阅文字资料、听观音像资料或向人请教等)事先对将要听赏的曲目取得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将使我们在听音乐会时,因事先的提示而有更准确的判断。有适当的比较,也就会有更多的受益。

(2)如果音乐会上听到了全然无所知的曲目,也可以在事后做一做上面讲的最好在事前做的中。即音乐会后,带着音乐会中的印象,去查找各种资料,请教老师,以对照、验证我们的印象,同样会受益很多。

(3)最重要的,是在听音乐过程中,要静心聆听,潜心感悟。要让我们的听觉和心灵处于高度灵敏和极其专注、活跃的状态。要听清主题旋律,追踪它的变化、发展。要听到立体的音响,感受和声的色调及变幻;要从整体上体味音乐的发展、变化和“结局”;要让我们的心灵随着乐音的进行而在联想的宇宙中自由翱翔。

不要忘记,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只要专心致志地倾听,别的什么都不用,就会有音乐的、艺术美的、高尚境界的精神营养潜入我们的灵魂。

349.听音乐会时,要注意哪些礼貌方面的事情?

听音乐会,是去接触人类高尚的音乐文化,是一次体验精神美的经历。所以:

(1)首先要衣着整洁,这样会与整个音乐艺术气氛相协调。

(2)稍稍提早入座,以便在音乐开始前已经进入音乐气氛之中。因为,将自己置身于音乐正式奏出之前的寂静之中,对于顺利进入乐曲的艺术境界,是十分必要的。

(3)万一迟到了,千万别在乐曲进行当中破门而入,以免干扰场内的音乐气氛。

(4)听音乐过程中千万小心别发出任何声音,不要与任何人说话(小声说也不好)。如果咳嗽,事先带上捂住嘴用的手绢。翻看节目单时要注意别弄得刷刷作响。总之,音乐进行中任何非音乐的声音都要避免,这是尊重音乐艺术、尊重演奏家、尊重周围的听众和尊重自己的起码要求。

这里顺便提起一件事:笔者曾在一本40年代的杂志上看到一篇短文,内容是指名道姓地批评当时在上海音乐界享有盛名的一位外籍演奏家在作为听众听音乐会时与临座的人谈话。短文作者和杂志编者并未因为那是位洋人、是名演奏家、是权威,就原谅他作为一名听众时的不礼貌行为。

(5)演奏结束时要报以掌声。即使演奏得不够精彩,只要演奏家的态度是认真的,就要用掌声感谢演奏家的劳动。如果演奏很精彩,不用说,我们自然会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

351.为什么有的演奏已经“结束”,却不该鼓掌?

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谓其一,是乐曲奏毕,应当鼓掌。所谓其二,是指在些乐曲,是由多乐章组成的,例如交响套曲、奏鸣曲、组曲等都是。这类乐曲的各个乐章之间,大多数都有明显的间隔或停顿,听来容易产生已经结束了的错觉。其实,作为一个乐章,确实是结束了,但作为多乐章的整体,则并未结束。

这些组成整体的各乐章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互有关联、不可分离的。从整体构思的角度,各乐章的艺术内容、速度、调试、调性,都是经作曲家精心安排和设计的,都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所以,乐章与乐章之间虽有停顿,但那只是乐意无声的转换、过渡,音乐的意念并未中断,这就是不应在乐章中间鼓掌的原因。

但是,毕竟各乐章是有相对独立性的,甚至于可以拿出一个乐章单独演奏。这时,当然可以鼓掌。所以,为避免“多余鼓掌”的尴尬,最好细心看看节目单,弄清演奏家将要演奏几个乐章。

不过,假如手头没有节目单,也不知将演奏几个乐章,我们在乐章中间因演奏精彩而鼓了掌,也不必太介意。这并不是什么了 不起的“错误”,下次细心点就是了。这总比对音乐无动于衷、心不在焉的情形要好。

353.应当怎样利用示范带?

按下而的建议试试看,相信会有良好效果:

(1)学新作品时,先听几遍示范带,有了总的印象就不现听了。然后自己专心练习,直到练好了,重新再听。在对比、思考当中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弹奏。

(2)反过来,把带子放在那儿就是不听不看。自己潜心练好后,再听看示范带。对照一下,自己的练习有无错误?差距在哪儿对作口的理解、处理是否正确?示范带的哪些优点可以吸收到自己的弹奏中来?

这两个建议的实质是不要不间断地听、看示范带。首先要立足于自己。当自己尽力之后想进一步提高时,才借助示范带的示范。这样做,才能真正理解到示范带的意义。

(3)任何时候有了 解决不了的难题时,都可以听听,从中寻找答案或启发。

(4)在主教老师的指导下使用示范带。
355.有的教师不主张学生听示范带,这是为什么?

恐怕老师不是不主张听示范带,只是不主张不正确地使用示范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8 16: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