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46|回复: 0

第26节:不朽的肖邦(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7 00: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朽的肖邦

  2004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李云迪在古典音乐唱片界又投放了一颗重磅炸弹,他的第三张音乐专辑《肖邦谐谑曲·即兴曲》在全球发行,专辑介绍中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

  李云迪演奏最显着的特点是他从不屈服于任何压力,他没有必要对任何人,证明任何事情,这意味着有一种无重状态的元素融入了他的演奏中。尽管这样,他还是没有把事情看得简单:他从未欺诈性的蒙混演奏过任何难的段落,也从未利用踏板模糊地演奏过关。他清楚完美地交待每一个细节,检视每一个细微之处、每一个完美平衡的段落。在这样的基础上,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真正喜欢的东西中:每一首个别作品的音乐和特性。也许这也是为什么他在获奖后仍会继续深造的原因。

  李云迪在远东的生活经历也许在这里起了作用:静中带动和动中带静,这种静是从他那具有非凡灵活性和机动性的手指间演奏出来的平静。

  "强力的弹奏源于手指而不是足部,"他说:"我从阿里老师那里学来了这种技巧。对我来说踏板最主要是用来调和色彩的。我以整个背部来制造音色,甚至为避免在练习时产生张力,我也利用了一种特殊的呼吸技巧作为辅助。"

  这种使人兴奋的钢琴演奏技巧正是因为它的一切都出于自然,奥秘和深度就充分蕴藏在音乐本身里。若以奇妙地轻盈及极敏感的方法去演奏音乐,就能发挥更强大的感染力。

  这张专辑发行伊始就赢得了评论界和乐迷的一致赞誉,包括伦敦《金融时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国际主流媒体的评论文章,纷纷不吝溢美之词给予肯定。

  《华盛顿邮报》:李云迪给听众带来的是真正的、健康的肖邦音乐--雄浑有力、自然坦率、对比鲜明。

  《洛杉矶时代报》:极为优雅的演奏,极具水平的完美。

  以"其文字犀利到有如吃多芥辣般能呛到直冲脑门"的乐评人大卫·霍威茨在《今日古典》做了详尽论述:

  这套曲目的激烈竞争来自于自鲁宾斯坦、阿格里奇,但李云迪在这个队伍中肯定无须胆怯。第一谐谑曲,他给予了如鲁宾斯坦般轻柔的触键和灵活的节奏,这也贯穿在余下的演奏中,使他能够把第二谐谑曲强烈对比的特点整合,而不会将作品分割成互不相连的碎片;第三谐谑曲在非常恰当的活泼的速度中显得很有动感;他把相似的动感延续至第四谐谑曲,宏伟的陈述(尤其是近结尾处)以宽广的空间,而不至把音乐搞得过份浮夸。他的第一张肖邦专辑演绎的第四即兴曲,我觉得那个整体来说不如这张成功(或不如他的李斯特专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8-19 17: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