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86|回复: 1

灵性与感悟最重要——你的孩子真正爱艺术吗?(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5 20: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华彩琴行 于 2010-7-5 20:32 编辑

灵性与感悟最重要——你的孩子真正爱艺术吗?(摘)
      日前,中山市群艺馆综艺厅琴声绕梁,中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与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前任校长赵晓生先生作客我市,现场手把手指点广大学钢琴的青少年。他向百余名我市爱好钢琴的学生、家长以及钢琴老师,讲授了他的钢琴教学理念。他认为,学钢琴应该培养孩子一种正确的音乐态度,不是单纯学会弹奏几首曲子,而是应该从培养心态健康、有理想和远大的人生目标、有克服困难勇气的现代人着眼,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
    
  灵性与感悟最重要

  赵晓生先生说,作曲需要情感与理念的结合,直觉与智慧的结合,灵悟与技艺的结合。任何作曲技法教程,只能教授技术,而无法传启灵悟。对于“作曲教程”的读者来说,最大的危险是由此而只见技艺忘却直觉。原本的乐感,自然的灵性,发自心灵深处的激情,是造就杰出音乐作品的根本。对于任何教师来说,他只能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技艺,而灵性与感悟是教不会的。于是,发现、开启、激励自身灵感和悟性的责任,便落到了学生自己的肩上。在这一点上,教师实在显得软弱无能,“师傅领进门,修炼在自身”。因此,不要企图通过做完本教程的所有练习即能成为成功的作曲家。作曲家不仅是个卓越的工艺匠,而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有悟的艺术家,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赵晓生坦言,他从接触音乐的第一天开始,就是真正爱上了音乐。他回忆:“我练琴非常刻苦,老师布置一首练习曲,我就弹一本练习曲;老师每个学期让读一本书,我就读十本书,那时学习真是如饥似渴。”

  学艺术不要太功利

赵晓生认为,现在学习各种文化艺术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是,现在,一些青少年学艺术的功利性太强了:要在比赛中得奖,要考进某个名牌大学艺术系,或者出国,要有市场效应,花钱去上课就要拿回本钱,等等。文化艺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一辈子受益的过程。赵教授指出,为了尽快过级,有些学生就练要考级的那几首曲子,过于急于求成。

  赵晓生指出,让孩子们真正爱上音乐艺术教育是最重要的。要让他们用心去体验生活,用心去体验音乐,用心去体验每一个不同声音之间的差别。因为声音是不一样的,有质的区别,有些声音使你很平和,很安静,有些声音使你温暖,有些声音使你很冷漠,体验越多就会慢慢爱上音乐。(来自:中山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6 14: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很好~问题是很多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样子的方法来做~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6 18: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