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16|回复: 15

《琴童家长陪读讲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0 22: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作者----陈曦妈妈建华女士
                             做一名合格的陪读家长
                                       (一)
       总想把培养陈曦的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我非常愿意做这件事情,而且我觉得这件事情总要有人来做。陪读近十年啊,我看见了也经历了我们家长的辛苦,孩子的辛苦,精力、财力、人力的付出,甚至家庭的破裂;也看到了中国音乐才子在世界上的荣耀,代表了中国的荣耀。郎朗李云迪陈曦等等太多了。心里有震撼有感慨啊!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辉煌,更多的家庭幸福;更希望我们的孩子健健康康地幸福成长,不走弯路,不去经历那不该经历的坎坷,渡过这个美好的、对未来最有影响意义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愉快学琴是所有孩子的共同呼声,难道我们家长不想愉快吗?谁不想平平安安,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可是,孩子怎么办?这么现实的残酷的竞争社会能够允许我们舒舒服服的过我们热热乎乎的小日子吗?我们做家长几乎都把自己的青春和希望放在孩子的身上。令我很感动的是,我们在座的家长和陪读的家长们,为了孩子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那时候,不用卖房子啊,现在我真的和卖房子的家长谈了话,而且不是一位家长。

        一个家长的母亲到了癌症的晚期,可以说是弥留之际,孩子春节过后要到北京学习,还要准备比赛,妈妈看着自己的母亲就要永远离开人世而踌躇不定。孩子的姥姥,看到女儿的为难,她用最后的力量对女儿说:“走吧,孩子的事情重要,我没有事。”就在她们母子到达北京的第三天,这位豁达无私的老人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一代一代的中国母亲就是这样用行动镌写着——母亲的伟大、荣耀、无私和奉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22: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我们这样的付出,牺牲自己的青春年华,学琴的家庭几乎没有安宁的,几乎没有不累心的,有的甚至把家都给毁了,这是事实啊。这就叫付出,叫代价。有的孩子和家长对立,闹情绪,对着干,很不理解我们的辛苦。

        一个孩子拿跳楼要挟母亲放弃陪读,我找她谈话啊,她也哭,说妈妈不理解她,管的太严啊。可是,第一次出国就给妈妈带回了礼物,妈妈还批评她乱花钱,现在出国了,在国外表现很好。

        社会呼唤和谐,家庭要和谐,和睦。孩子学琴也要有一个和谐的环境,温馨的环境,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想通过我的心得,让你们减少这样那样的代价,让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

        大家都知道,我出了两本书,一本是《晨曦初露》,里面,这本书没有专业和非专业的界线,希望大家在陪读的路上有所借鉴,一路走好。第二本书里面记录的是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他们从小的成长经历及对音乐的感悟过程。我由衷的希望通过这两本书给大家陪读指出个路子,找到方向,不要盲目地去做对孩子不利的事情,少走些弯路,把孩子培养成像柯蒂斯的中国留学生那样成熟、那样有成就感、有事业心、具备良好品质、懂得感恩的人。结果,很多家长来问我的却是出国怎么出?考柯蒂斯怎么考?这我不反对,但是,我希望更多的人来问我,如何把孩子培养好?现在签证容易,还愁出不去吗?可是大家目的性太强了,有一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育人和盖楼不同,是个急不得的工程。

         你们称我大姐,所以不要介意我这么严厉地讲,希望大家买好书,读好书,不能不读书,不能不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我把那么多成功孩子的经验总结起来写给你们看,希望你们有参考的资料,有更大的成功,《音乐圣殿》的书中有各种专业孩子成长的经历,我几乎每周都接到对这本书很高评价的电话,短信,希望没有这本书的家长能够买一本,读一读,效果比我在这里讲的内容丰富的多,精彩的多。在座都是优秀孩子的家长,书中谈到的经历或多或少会有相似的地方,学学人家处理解决问题的方式,柯蒂斯的孩子们是很有水平的。期望你们的孩子在几年之后,就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取得这样的成就。今天我会讲到书中的东西,因为这里有最好的答案和最有说服力的故事。里面有和我的联络方式,愿意和大家面对面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22: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1、育儿先育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生活上依赖思想上信赖的人,所以要为人师表。我们要求老师这样做,其实我们最应该这样做。我们的言行举止,人生理念给了孩子极大的影响。孩子的命运几乎操纵在我们家长的手中,上个月一个深圳琴童家长和我交流,我说以前孩子的前途三三制,孩子、老师、家长各占三分之一,现在是五五开了,学生老师各占四分之一,家长占一半,他马上赞同,说最近一个老师就这么说的。你看,我们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必须约束自己的言行,孩子在学校骂人了,老师批评了,几次之后受到处分,家长着急了,批评孩子说:“你怎么骂人哪?怎么这么没有教养啊?谁教你这么骂的呀?等等,”其实我们多少家庭里每天都有脏字从家长的口中迸出。,堪称“国骂”的两个字,我不说大家也会知道,其实是国耻。不多需多讲道理,人人心里明白,就是为了孩子也应当改正,作个文明的家长,教育孩子腰杆也硬实,别让孩子心里不服。廉耻人人都懂,小孩也懂,谁挨骂都不干,大人要打仗,小孩要告状,可骂别人的时候,顺嘴就来,习气哪来的?你查吧,凡是骂过人的孩子,家长几乎都骂过,我不是打击一大片,要不怎么叫国骂呢。希望大家都改正,消灭这个国耻,也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净化了我们的校园,净化我们这所音乐的殿堂。在这里,我也要替家长、孩子们冒昧的说句话,老师也要注意语言的净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22: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2, 加强多方位的修养,提高素质水平
        我不喜欢谈问题就事论事,打碟说碟,打碗论碗,那是法院判决。我喜欢这样的思维:跳出事情的本身,站在一个高度,一个制高点看事情,你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你会悟到一些道理,你会从中提高自己,并且找到好的解决办法。我理解大家,都是成长在动荡的改革大潮中,不像我们经历了文革,66年文革开始,我10岁,很庆幸我还受到了几年的文明文化教育。文革十年之间,五千年的文明传统美德被横扫,文革荡涤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明文化的精髓。接着,改革开放急不可待的应运而来,你们就是在这个时段成长起来了。仿佛你们缺少了点什么?我是帮助大家分析,为什么孩子越来越难管,怎样把握教育的尺度?大道理不爱听,小道理不管用,现实主义教育可能越管越糟糕。家长责任不小,现在国家终于呼唤传统美德的回归,文明的回归,和谐社会,几十年的缺失找回来不容易。我说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家长要加强学习,多看看书,看看电视里很多的人文教育内容,对孩子还要坚持正统教育,坚持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大家在教育中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陪着孩子一起渡过这个美好的、对未来最有影响意义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帮助孩子建立、完善他们的人格、尊严、品质、意志、文化、艺术等教育。这是人生的起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段里程。

        我看到多数的家长素质很高啊,孩子教育的非常成功。守纪律,讲礼貌,懂人情,有爱心。差的家长少,困惑的家长有一些,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分析是应该反过来思考,是心不足,力有余,不知从哪里下手管。我劝你:学习,学习、再学习,不耻下问,提高自己,勤奋对于每个人都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孩子。有的家长的文化底子薄,没有学习的习惯,多数作母亲的吗,搞卫生,做饭,伺候老公孩子很在行,是模范。不爱研究教育,说白了是不想动脑筋宁可多劳动,不爱多看书。结果孩子大了,后果出来了,自理能力,是非能力,知识面,行为规范,自律性等等问题都来了,束手无策,抱怨自家孩子不争气,嫉妒别人的孩子强,心态出毛病了。问题回避得了吗?看人家孩子拿奖,急了,我们做母亲的不要回避困难,我们有的做父亲的,就管孩子的10个手指头的机械训练,不让孩子看电视,不让看课外书,不许外出旅游,不和孩子交流,北京是文化中心,颐和园,天坛,长城,香山,八达岭,故宫,天安们升国旗仪式、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管,等等,有的就在地铁沿线,很方便啊。没去过的孩子有多少?一定要去,旅游的都去,建立爱国心,国家尊严教育。音乐的孩子有博大的胸怀,附小就应该去,没去马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22: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曦妈妈,俺们的孩子技术没得说,就是音乐不行,木头脑袋一个,老师说没想象力,咳!真愁人哪!你看咋办?”(湖北腔)“陈曦妈妈,你说说孩子的音乐怎么提高呢?你家陈曦当年是怎么教育的吗?”我说你给予他多少?他的想象力从哪里来?一句话,要长见识。我说:陈曦17岁获奖之前去的地方很多,三峡都去了,北京这些地方几乎都去了,不也没耽误练琴哪。磨刀不误砍材功。想象力是憋不出来的,我真很可怜我们有的孩子,太辛苦的劳作,不是在学音乐,而在是出苦力。我对很多家长说:郎朗陈曦当年都没有你们的孩子能练琴,我们经常在一起玩,吃饭,弹琴交流。你们交流的多吗?封闭的不占少数,尤其钢琴专业,那么丰富的旋律,需要那麽强的想象力,需要通过生活,观察,体验,思考升华为自己的音乐。不是你督促、老师讲就做的出来的。林老师讲音乐生活化,我们一起品味大师的名言吧。素质教育离不开生活。对家长就提这两点希望,1,育儿先育己。2,加强多方位的修养,提高素质水平。

         赠送一句:为了孩子改变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22: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讲如何教育孩子?

          素质教育是多方位的。一提我们都懂――不就是学做人吗?是啊,没错!都懂的事情往往是大家容易忽视的事情。比如:我们每天最关心孩子的是什么?主科上(专业课)的怎样?老师说啥啦?表扬没?哪不好?考试多少分?及格就行啊,如果不出什么事情都不去想做人方面的教育,认为学琴最重要。我简单地说:培养一个好孩子第一个回报的就是你,培养一个不争气的孩子,第一个受打击的也是你。这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也算是因果关系吧。

1、坚持正面教育,

       规避风险 正统教育孩子容易接受,不要总把钱、把吃亏占便宜那些琐事挂在嘴边。要在孩子的心中树立好的形象。当你为了孩子和一些需求不得不搞点小动作,例如送点礼呀,拉点关系呀等等这些不太那个的事情和行为时,尽量回避孩子,我叫它规避风险。还有做老总的家庭,大款的家庭,经常有人送礼的家庭,更要注意回避。孩子是有思想的,不要污染他们。要鼓励孩子做好事,帮助人,为什么?雷锋精神人人都可以接受,每个孩子都愿意助人为乐,做了好事也都愿意得到表扬。因为善良是人的本性。孩子是纯洁的,雷锋精神的教育是对孩子情商的培养。

         换位思考 举两个例子:有的家长怕吃亏爱算计。什么都算计。前面的人多上了十分钟课,我少了十分钟,不高兴表现出来,下次前面的人故意和老师搭话又耽误你15分钟,你生气不?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啊。我是从来都很歉意占用人家的上课时间,经常说对不起,让人心里舒服。我们要多替对方想,尤其在孩子面前更要表现得大度一些,教会孩子习惯用这种思维方式就好了。刚才两人的行为都不好。我希望我们相互之间都大气一些,给孩子一个榜样。我是走过来的人,以经验告诉大家——吃亏是福,坎坷是财富。多往远看,不要总想让孩子不吃亏,那是不可能的,三次比赛两次吃亏,这是有数的。承受吧,出国比赛你会更感到吃亏,那可就是意志的磨练了。看《音乐圣殿 中国学子》这本书,学王亮的精神,他现在是世界最著名的双簧管演奏家。他参加了很多次比赛后才有了今天这样的荣誉和岗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22: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孩子爱上课讲话,接话茬,老师很讨厌的,老师辛辛苦苦备好的课,叫几个调皮鬼乱讲话,打断老师讲课的思路,影响听课的效果。老师教育不听,家长也头疼这事,我们家长不妨回去试试这个方法,这是李书记教我的。他练琴你故意捣乱,说话,他一定很烦,让他烦,去感受,然后你再教育他,你讲道理给孩子听“老师上课你说话影响的全班同学上课,你就会被全班同学烦。”教会孩子体谅对方。
          孩子要注意行为规范: 现在普遍学生怕主科老师,也跟主科老师最亲,非常理解。但是,你的成长没有老师教你文化行吗?最近我和老师有了点接触,也有了些想法。班主任及各科老师教咱们孩子挺辛苦的,我们学习音乐的孩子是特殊的孩子,敏感、思维反应快、随意、聪明的很,但自觉爱学习的人少,被动学习的人多,这是艺术院校的弊病。但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团队精神,集体主义荣誉感,责任心,学校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守则,严格是好事,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成就你一生的事业。反之,也会毁掉你的前程。现在严厉些是对我们孩子负责。应该感谢学校。柯蒂斯乐队排练三次迟到,可以开除你。上学三次迟到你会被叫到校务处,院长等人亲自和你谈话。美国教育是比较自由的,还这么严格呢。

         孩子有了正确的行为规范,思维理念,就会很你听你的话,愿意和你讲每天发生的事情,这不就是沟通吗?我喜欢听话的孩子。听话不等于没有思想,没有创意,没有魄力,是两个概念。听话的孩子会少走很多弯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22: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孩子懂得分享:孩子是阳光的,是愿意和大家分享快乐的,不能接受的往往是我们家长。比如,人家获奖了,孩子去祝贺,家长说:“别去,回来,看他来气。还没你弹的好呢。”孩子会一脸茫然,我妈真自私,嫉妒心。这是好的孩子的想法。
        “我妈说啦,他还没我好呢?……”结果是什么?所以要注意有的话不能当孩子面来说。还要鼓励孩子去上前祝贺,去虚心学习,要真诚的。培养孩子真诚待人的品质。学会包容别人。还继续说比赛,“他获奖有什么了不起,文化课啥也不是,”那个说:“文化课好有什么用,将来拼的是专业”。这么一来二去,几年下来,孩子充满阳光的心灵之窗,落上了尘土,变得自私,暴躁,阴暗。

       你不是想让孩子辉煌吗?拿大奖吗?好啊!可是,你的孩子拿了大奖之后,能不能承受得住这个荣誉,你能否正确面对,很重要啊!你别走路像没了脚后跟似的,说话腾云驾雾,你要和人家共同分享,互相学习,再找出下一步的方向。

        我们很多家长很有爱心,帮助别人找房子找老师啊,辅导啊,传递信息啊,生活上照顾人家的孩子啊,我是很感动的,也是我们陪读大家庭的传统啦。也有的人很自愎的,怕人超过,怕人知道比赛的信息,对同行不讲实话,孩子学你的样子做,一个比赛报名就搞得像做贼似的,不说实话,保护意识极强。我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你的心胸就那么狭隘,你孩子的音乐发展天地就那么一点点吗?有他没你吗?你的行为会导致孩子心理疾病,自私,自卑,自愎,疑心症,恐惧症等,有其中一两项就不值得啊。你越是怕人超越,你一定被别人超越,因为你的包袱太重了,功利思想太强了。现在我们有的家长也有点神经兮兮,心态出问题。我告诉大家一个信息吧,出国看重你的面试,而不是简历。

         郎朗的奖不大,人家的实力大啊,陈曦拿了大奖,拉的不好不是更臭吗?观众不买单的,不看奖的。你看考进柯蒂斯的孩子,几个拿大奖的?现在拿大奖的多了,几个考进去的?反思一下什么原因?哪个技术不好?十根手指头溜着呢。中国孩子出名的技术好,人性化的东西缺乏,感性的东西不够。脑子里是音符,想象力不丰富。孩子不想吗?想不出来,想的不对,我们给予不够,开展家庭阳光教育,懂得分享,懂得互助。帮别人就是帮自己。你的音乐就会打动评委,打动老师,打动观众,不然让人总有遗憾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22: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倾听和沟通,建立正确人生观
       和孩子一起快乐,倾听他的诉说,然后给他正确的建议,正确的结论,是,还是不是,错在哪里,对在何处,都讲清楚,不要嫌麻烦。家庭教育是十几年二十几年的过程,要拿出时间听孩子讲话,陈曦爱讲,我爱听,我越爱听,他就越爱讲,我对他的了解就越全面,指导性语言在不经意中和每个重要事件中给了他,例子不讲了,书中(指《晨曦初露》一书)都有:比如陈曦想穿名牌,陈曦讲人格尊严,陈曦制止打仗,等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人生观渐渐地建立起来了。孩子讲话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组织、口才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展示和锻炼,你放下些自己手中的事情和孩子交流是值得的。但是,我还是那句话,给孩子以正面的指导,别动用过多社会的世故语言,给孩子打下一个纯洁的烙印,像种疫苗一样,让他将来有抗御毒素的能力。

       和孩子一起学习音乐,哪怕是装也要装下去,我们大人看电影还想有人陪呢,孩子练琴同样需要有人在旁边,大多数孩子是需要的。我希望家长没事啊在孩子面前看看音乐的书籍啊,听听音乐啊,和孩子讨论曲子啊,发表看法啊,有时尽管说的不对,甚至搞笑都没关系,循序渐进,你也能懂点音乐了。

       我开始不如你们,唱歌大跑调的人,整个一个门外汉,现在大有长进了,五音都全了。下面讲个故事,一次陈曦拉马思聪的曲子,是2001年比赛的曲目,乐曲很有味道的,我觉得他表现得不够就想启发他,我说这个地方要拉的悲哀些,三十年代的时候人多苦啊,你要把那个荒芜凄凉的景象拉出来,说着我还手舞足蹈的给他看呢。16岁时的陈曦斜着眼睛看着我,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嗯,嗯说完没?说完没?”我还想在联想多点,他忍不住“哈哈哈”大笑起来,“妈呀,人家是五十年代的作品,是歌颂新中国的气氛的,整个叫你整反了,还什么悲哀呢?”

        这个时候你怎么办?是觉得没面子掉链子不好意思不自然?告诉你,我哈哈哈哈笑得比他还厉害,眼泪都笑出来了。那天他练的很起劲,故意把曲子拉得更欢快来嘲笑我。我不生气,就是个笑。大家气氛轻松吗。相反,我吵他,说你笑话谁?我是你妈,怎么这么和我说话,一点也没礼貌,这一来二去的,今天就别练琴了,孩子和大人一点幽默感都没了。你参与了,给他作伴了他就高兴,幽默是最高级的心灵沟通。我喜欢开玩笑式的交谈,我们之间习惯了,从不生气。我们之间的气氛经常是膨胀性的热闹!!!你不要认为你不懂音乐,你说的不对,其实古典音乐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表达的是什么,充分让你去想象,我们完全可以谈自己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22: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鼓励也要讲究技巧。
        琴拉不好的时候要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对悟性和才能差的孩子更是多给鼓励,实际上生活中的事情也是如此。比如,音不准的问题人人都有,你鼓励他消灭一个是一个,只要有进步就鼓励。但是我认为:每一个鼓励都要有他的价值,别什么都鼓励,那是麻木的鼓励,不负责任的鼓励,我们讲究科学的教育,因人而异的教育。聪明的孩子会说:行了,别来这套了,其实我做的不好,老师上课都说不行呢!

         学习音乐的孩子之间的才能是有差距的,这个差距不是用刻苦可以弥补上的。但刻苦是前提啦,所以要分人而论的,差的孩子你老鼓励他也会絮烦,不在意了,知道是你在哄他呢。怎么办是恰到好处?我的观点是:好的孩子少鼓励,多批评,求得更快的进步。你天天very good ,他还真的以为very good了呢。你告诉他为什么批评多表扬少是对你要求高吗,多给他戴高帽,沾沾自喜的毛病往往出在聪明孩子身上。但在关键时刻给他鼓励,就是他克服困难的动力,一次鼓励就让他明白一个道理,让他重视记住为什么表扬他,有时他会记住一辈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7 16: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