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60|回复: 11

我认识的“英皇”考级【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0 16: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认识的“英皇”考级》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音乐考试,以下简称英皇。早在1889年,英皇考级的联合委员会就成立了。现在已经经过了百余年的考试实践,英皇考级覆盖范围相当广泛,全球分布达八十多个国家,不同国籍、年龄、音乐水平,甚至残障人士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科目设有声乐、器乐、以及乐理。考试包括笔试,演奏,视唱练耳,视奏等多种形式。考试由易到难分为1~8级。如果考生想继续向专业级别迈进,八级后可参加DipABRSM、LRSM、FRSM专业文凭考试。持有这些文凭相当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颁发的文凭LRAM,ARCM。近年,英皇考级已经在广州开设考点,参与者逐渐增多已经成为事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趋势?英皇考级是否适合中国的琴童?希望以下几个亲身经历的笔者能给你想要的答案。
—— 编者

(一)我认识的英皇考级
我虽然是近几年才认识“英皇考级”的,但早在1889年,英皇考级的联合委员会就成立了。现在 “英皇考级”已经经过了百余年的实践,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和吸取经验,呈现给我们的的确是一套完善,公正,合理的音乐素质的考试体系。
我认识“英皇考级”,纯粹缘于偶然。记得“英皇考级”在内地的第一届考试点设在中山,当时我有两名中山的同学参加了小提琴八级以及五级乐理的考试,并顺利通过了,其中一位还获得了优异。但对于这个新鲜事物,我以为不过跟其他考级体系大同小异,便没有多加理会。直到第二年,那位同学凭着英皇八级的证书,成功申请免试入读新西兰一所音乐院校,这对于当时还在读大学的我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从小到大,虽然也不断参加考级,但从未被告知这考级成绩除了是对自己阶段性学习的一种检测和促进外还有什么其他作用,连考音乐院校也不会成为专业考试的评估因素之一。这种英皇考级居然能成为一张留学的通行证!这真让我太惊讶了,于是我开始寻找有关英皇的各种资料。
不久,得知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英皇”要落户广州了,并且香港英皇考级还专门派了负责人来星海音乐厅开办了相关的讲座。我早就听说“英皇”考级很有特色,很想有所了解,便迫不及待的慕名而至。主讲人在讲座中不但详细介绍了“英皇”考级的有关规则和特点,还在现场做了听力,视奏等考试项目的示范。这次讲座使我真正走进了了解“英皇”的大门。此外,我还问及我同学的那种情况,主讲解释说英国教育部有一项明文规定,凡一门乐器通过八级考试的自动列入GCSE成绩,且成绩为A;如果考试成绩为优异则成绩为A*。而剑桥更有自己的规定:凡被剑桥录取的学生,如有某项乐器通过八级考试且成绩优异,剑桥将为其提供继续学习的一切费用。英国大学在录取学生时对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格外青睐。他们认为一个能演奏乐器的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比一个仅仅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更有潜力,更具有事半功倍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参加“英皇”考级尝试一下,看看是否对学生的发展有益。从这次讲座后,我便鼓励一些学生去报考了英皇考级。几年来,我发现考“英皇”的最大好处是对学生自身音乐修养有着实质性的提高,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例如“英皇”考级的视唱练耳考试中,有多种形式都涉及到乐曲的风格、曲式、变化等的问题,他们是把音乐素质的培养和技术的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也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教学要求。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考试要求,我也在教学上做了相应的调整,坚持每节课都为学生做听力练习并要求他们在课余时间要大量欣赏一些经典乐曲,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我们这样做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很多学生很快就养成了经常听赏的习惯。他们在听赏的过程中,许多学生都逐渐培养了敏感的记忆乐曲的变化和特点的能力。这种习惯和敏感应用在他们练琴时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们不会再对错音熟视无睹,也会自发的去模仿听过的类似风格乐曲的感觉,更自觉地去阅读作曲家、流派、及与乐曲相关的历史背景等的资料。我欣喜的看到了学生们学琴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本质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的好学态度,当然也使老师们对教学更富热情,在学生们备考“英皇”的过程中,在教与学的一点一滴中,真的让我看到了学生的进步,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我一边辅导学生,自己也不敢怠慢,至今我也顺利地通过了“英皇”八级钢琴和八级乐理的考核,正在备考DipABRSM(英皇初级教师文凭),希望通过自己参考的体验中,可以总结经验,更好的教导我的学生们。

(二)我眼中的英皇考级:
久闻英皇考级是当今世界上最权威的音乐考试之一,各科考试除了业余1-8级,还有专业级别的DipABRSM、LRSM、FRSM演奏及教师文凭的考核。我虽然毕业于音乐学院,已经做了多年的老师,但我自己也去参加了“英皇”的报考。问我的感受,就是收获不小。
重视“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促使我一试的原因:其一,是希望通过这个考试检验一下自己的专业水平;另一个更吸引我的是,持有这些文凭即相当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颁发的文凭LRAM、ARCM。现我已经顺利通过考试,也已经获得DipABRSM的钢琴演奏文凭,我的乐理也完成了最高级别——八级的考试,现在正有计划的向LRSM及FRSM迈进。通过“英皇”肯定是不容易,但是在整个备考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在专业上、学识上的收获很大,考级的设计比较科学,我们付出的努力可以看见收获,所以我觉得很值得。
英皇”规定,要考取专业文凭必须先通过业余八级。我在参加业余八级考试中,考的不只是演奏,还包括视唱听觉测验、视奏、作品风格听辨等等许多最基础的,但也是很重要的内容。“英皇”除了要求考生具有娴熟的演奏技巧之外,更侧重的是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面一定要广。我自己是毕业于音乐学院的,对于这一级别曲目的演奏当然是驾轻就熟,但大部分业余学生却不同了。很多学生的演奏普遍缺少乐感,有的学生虽然手指溜得很快,但他们只是把准确和速度作为弹琴的最高目标。他们可以很刻苦的练琴,却无法具备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平常很少听音乐、看演出,也不读音乐家的故事,不知道作品是什么时期、什么风格等等,更不要说受什么音乐的听觉训练了。作为老师,我也同时深深意识到了自己在以往教学上的一些缺陷。“英皇”促使我清醒的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通过对他们的考级教材的研读,让我有了比较实际的提高。毫无疑问,我的学生也会因此而得益。不认真准备,很难通得过“英皇”的专业文凭
DipABRSM显然是为专业人士而设置,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在大学毕业(包括专业院校)以后,就可以很轻松的通过这个考试。DipABRSM考试规定,除了演奏40分钟的指定范围自选乐曲、视奏之外,还须提交关于你所选乐曲的介绍文章及对乐曲分析的口试答辩,内容涉及作曲家的生平简介、作品的写作年份、写作背景以及历史地位和乐曲特征,考生需熟读音乐家传记,对各个历史时期音乐风格理解并掌握,对作品曲式结构的准确的分析等等。这样的内容,如果不认真学习和准备,恐怕是很难通得过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可以让应考者通过准备考试的学习,得到真正的提高。
虽然业余考生最高只须考到五级
“英皇”规定,在乐理考试中,我分别参加过五、七、八级三次的考试,业余考生最高只须考到五级。要想顺利通过,必须掌握除了我们自己所学的乐器谱面的知识和基本乐理知识,还须了解其它如弦乐器、管乐器等的一些常见器乐的演奏术语和记谱法;熟记常用表情术语;简单的声乐或管(弦)器乐曲调创作;七、八级增加部分是以数字低音的提示完成三重奏鸣曲;四部圣咏和声连接;钢琴曲的作品分析以及管弦乐总谱阅读并进行分析。题量相当之大,非国内考级可比。“英皇”考级的题目所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似乎是要学过作曲的考生才可以轻松应考。面对我们这些只学了器乐的毕业生,对创作方面的缺欠就必须要恶补一下了。但是这样的恶补使我自己真是很有收获。
尽管人在应考的时候,总难免有点临阵磨枪,可能学习的还不够深入和扎实。但我从中已经了解到了自己在演奏上和教学上的不足。最初有些冲着那个文凭去的心思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抛到了九霄云外。因为我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已经远远的超过那一纸证书对我的诱惑。我真是觉得国内应该大力推行这样的考试。如果有更多业余音乐教师放眼世界参与这个考试,一方面对促进业余音乐教学事业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动力,让孩子能真正了解音乐、享受音乐;二方面对自身也是一种提高。


【接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0 16: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让我们的音乐真正与世界接轨 我怎么知道的“英皇”:
我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广州星海音乐厅看见了“英皇”考试的简介册子。从此,开始接触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音乐考试。当时我对国外音乐学院的考级制度还一知半解,只是在中央音乐学院的考级教材的前言上看到过对英皇考级制度的介绍。当我拿起英皇考试的简介册子一看,首先看到的是昂贵的考试费用,每考一级的费用将近千元人民币,而国内只是一二百元人民币。这价格相差太悬殊了!我心想英国人又来瓜分我们的考级市场来赚我们中国人的钱了吧。但一细读“小册子”,我又被这个考试之后的,可以得到国际认可的证书所吸引。因为这个考试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具有完善而权威的考试系统,其考试的质量得到了国际上一些专业艺术机构的认可。因此考生在通过“英皇”考级的八级之后,即可以继续考取相当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专业文凭(分初级文凭,高级文凭,院士文凭三个级别)。这种考试制度,给许多没有机会获得如上学习和考核机会的人一种可能。由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教学质量在国际音乐界是被认可的,他们的考试系统与该学院的教育系统是不脱节的。再看他们的教材确实与我们国内考级教材有很大的不同。经过综合考虑,我决定接触这个陌生的考试系统。
随着对英皇考级制度的深入了解,我由原本对英皇考级有些本能的反感(主要是因为这个考试是外国人创办的,考试价格比较高等),到逐渐被这一考试系统所吸引,并带领我的学生投身到这个考试中来的。我绝不是对国外的证书的盲目崇拜,而是感到这套考试系统教材确实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的能力有着很多的优势。首先,英皇考级关于音阶、琶音等基本练习,考试的范围非常广。以八级为例需要考的有①十二个大小调(包括和声,旋律)音阶,连奏,断奏都需要弹。②三度音阶③六度音阶④小三度半音阶⑤双音连奏⑥双音半音阶连奏⑦原位琶音及其第一转位,第二转位⑧属七和弦⑨减七和弦。等等,几乎包括了我们从小到大所学过的全部关于音阶、琶音的基本练习。其二是视奏。这就需要平时浏览大量的乐曲培养视奏的实际能力,绝不能只是单纯背几首应试的乐曲就可以“蒙混过关”的。其三,也是我认为最精彩之处就是听觉测验。以八级为例,第一是要听辨三声部的低音声部,分辨终止式及其转位。第二是要能够模唱低音声部。第三是要弹奏一首乐曲,然后,请考生讲出这是什么时期什么风格的乐曲。要对作品的织体,结构和特点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还要知道近似的哪位作曲家的作品等等。这些东西看起来是难了一些,但是对于提高考生的实际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其四,英皇的考试规定:考生要在考取英皇乐理的五级证书后,方能参加六级以上的考试。这就需要考生不能只练技术,而要同步学习“音乐”。考生在首先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才能对音乐有比较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在进入高级别的考试中才能更好的掌握乐曲的风格特点。
我在按照这套考级教材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训练后,我发现我的学生在对音乐的认识方面产生了质的飞跃。我们参加考级不再只是死抠几首曲子了,而是在教材的指引下,逐渐教会他们走入古典音乐世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参加了几次“英皇”考试,最让我感慨的还有这个考试的公平合理。对考试的评估,他们能够真正遵照一个公正,可靠的标准进行。乐感和娴熟的技巧是这个标准中不可分割的两方面。考官是根据他们听到的去评估,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意外情况”。他们评分所依据的都是统一严格按联合委员会自1889年创立以来的标准的,已经有了良好的信誉保证。
对考官的严格要求:
他们的主考官是联合委员会精心挑选的,都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敬业态度。除此之外,他们的考官在执行监考前都要接受全面的培训,学习和领会考试的步骤和评分方法。考官在执行监考前必须先经过旁听真正的考试,取得一定的间接经验,最后还要经过一个时期的专业训导,当首席主考官确认这些主考官能够胜任时,才会向委员会推荐。每一个主考官在经过联合委员会审核、批准后,还需在任期内常常参加研讨会,以保证他们的评估能够保持一定的水准。
英皇考级还有一项不近人情的规定:考官不能与当地的老师有任何接触。他们一律都是考试前来,考完就走。以确实保证考试的严谨和公平性。
诱惑也是有的:
英皇考级,对于那些具有突出音乐潜质的考生,其联合委员会还可为考生提供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习的国际奖学金。这点不能不说也是对于想在音乐之路上走的更远一些的考生一个不可忽视的诱惑。
(四)从点与面、平面与立体看考级的差
我学习钢琴十余载,自然也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对钢琴评估的考级。这两年又参加了英皇考级,不仅让学生去考,我自己也去参加乐理的考试,现在我已考取“英皇”考级专业乐理的五级证书,感到收益不小。在这里我想就国内考级与英皇考级的不同之处,简单谈谈。
首先是点与面的差异,平面与立体的差异。就从英皇考级对基础乐理知识的考查来说吧。国内考级英皇考级都有涉及。例如:视谱就是一种对学生基础乐理的综合考查,在这种考查当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一些乐谱的基本标记的认识。但是国内考级却显得过于局限,仅仅是一种识读的考查,没有从纵向去让学生真正得到一些进入音乐殿堂的钥匙。相比之下“英皇”考级的乐理考试则比较全面,比较立体。他们不仅要学生了解基本的乐谱标记,而且要求学生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它们。甚至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做一些基本的创作,也就是说,不仅考查考生掌握理论的情况,还要考察他们对这些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另外,“英皇”考级除了要考查考生对本乐器的了解,还要求考生要简略了解其他常见乐器的一些基本知识。
其次,国内考级仅仅局限在对考生演奏技巧上的考查,而对考生在音乐知识的丰富与修养的提高却关照不够。而“英皇”考级则不然,他们不但坚持对考生听力的考查,而且将实际听力的考查伴随对考生演奏考试同步进行。“英皇”考级还要求考生能够听乐曲,分辨乐曲的风格、时期、特点,了解作曲家的作曲风格、乐曲结构、终止式等等知识,对于这部分知识的难度系数也是逐级增加的。这非但提醒了一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对这些知识不能忽视,而且还要将其置于重之又重的位置。因为这一直都是中国大部分琴童在学习音乐(器乐)过程比较缺乏的。要知道,孩子一旦错过了合适的学习和训练时机,等他们长大后,耳朵的敏感性就会下降,补之晚矣。
除了听力考查,英皇考级很重视要求学生的视唱本领。比如在八级的视唱中,就要求考生必须能分辨并唱出三声部中的低声部,而且比较注重音准。目前在我们国内考级,则对这方面的重视严重不足。长此下去,将不可避免的会造成部分“哑巴”琴童的诞生。他们虽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哑巴,但是由于长期不用嘴巴去表达音乐,没有自身对音乐表达能力的训练,而导致后来很多学过许多年钢琴的孩子,一张口就走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残缺,也是我们教学上的一种遗憾!
我接触“英皇”考试体系的时间还比较短,以上仅仅是我对“英皇”的一些粗略认识,希望能与同行共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2 08: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真好!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2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琴童家长必须掌握一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2 09: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了解下,然后向之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2 09: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参加过国声琴行搞得英皇考级发布会,现在又认真的看了一遍,对英皇考级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31 09: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说不定要考呢

点评

我们今年又不打算考了,等以后再说吧,按部就班的学着就好 另外点评没法回复,在这里回复吧。我家现在刚学了两年,每年52个周,除去寒暑假的几个周,每年正常安排课是45、46节,我们又一节课不落下的上着,所以两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6 14:01
我们也准备今年考,不过还没报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31 1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31 11: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lilyturf_baby 发表于 2016-3-31 09:06
感谢分享,说不定要考呢

我们也准备今年考,不过还没报名

点评

没想好今年考还是明年考,老师想今年,我觉得她乐理有点懵,想晚点  发表于 2016-3-31 14: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14: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lilyturf_baby 发表于 2016-3-31 09:06
感谢分享,说不定要考呢

我们今年又不打算考了,等以后再说吧,按部就班的学着就好
另外点评没法回复,在这里回复吧。我家现在刚学了两年,每年52个周,除去寒暑假的几个周,每年正常安排课是45、46节,我们又一节课不落下的上着,所以两年差不多就90多节课了,我帖子里也一直记录着呢。看别人课时数都很少,因为不一定一周节课,周期拉得长的课时数自然就少了,我家不肯请假,每周必须要见到老师两次(一次演奏课、一次视唱练耳课)

点评

嘻嘻,我是妞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19 15: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9 15: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妈77 发表于 2016-4-6 14:01
我们今年又不打算考了,等以后再说吧,按部就班的学着就好
另外点评没法回复,在这里回复吧。我家现在刚 ...

嘻嘻,我是妞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6 07: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