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937|回复: 2

家有琴童,父母该怎么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4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今,学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家长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可以说,如若没有家长的参与, 孩子的学习任务难以完成,更不可能成功。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发挥好作用呢?
尽可能的和孩子一起学习

孩子处在儿童阶段,自觉性是靠不住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也有限。在从师学艺之初,仅凭老师几十分钟的传授,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提出的要求,更难以抓住学习的重点,有的甚至记不住回去应该完成的作业。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积极参与老师给孩子的授课当中。孩子学琴越早,家长就应越多地介入,和孩子一同听课并且记下每一个要点,以便帮助孩子理解、掌握老师的授课内容。

有的家长因各种原因,找亲朋好友替自己接送孩子学琴,这是不可取的。如果家长想省心、不出力,孩子就不可能学好钢琴。还有些家长认为自己不懂音乐,既不会弹又不会唱,因此不愿陪孩子学琴,课堂上全靠孩子自己,这种想法也不对。不会不要紧,可以和孩子一起学。试想,给四五岁孩子讲的内容,作为成人能听不懂吗?成人学艺会有一定困难,但优势也很明显,理解力、感悟力相对较强。虽然不会弹琴,不能做示范,但听了老师的课,还是应该能够指导孩子,引导孩子根据老师的要求去做,比如提示孩子:手指抬高了吗?分句对吗?休止符忘了吗?速度均匀吗?等等。练琴过程中,要教育孩子注意力集中、情绪投入、心无杂念,不要弹一会儿琴就去喝水、吃东西、聊天。在陪练时,家长切勿边陪练边干别的事情,如看报纸、织毛衣等,这样孩子也会受影响,养成精力不集中的坏习惯。不要对孩子实行“计时制”(规定弹多少时间)———孩子会想出各种理由来拖延时间;也不要实行“计件制”(规定弹几遍)———这会使孩子养成越弹越快,潦草收场的应付心理。

练习结束后,还要引导孩子学会总结自己的练习情况,并收拾好学习用具,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这些常常被忽视的细节其实比学习本身更为重要。
创造学习环境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练琴空间,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家长为孩子制定的学琴计划要适应孩子的特点,而不应强迫孩子服从家长。钢琴学习不单纯是技能技巧的训练,根本目的在于教育引导少儿表现美、创造美。学琴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不能停留在机械的模仿上。宽松、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培养孩子的音乐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言赞美,多言善辞

练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是坚持不下来的。几乎每一个学琴的孩子都有一定的思想负担。“减负”的最好办法就是家长要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每个孩子的音乐天赋是不同的,家长千万不要强求进度,更不要与别人家的孩子攀比,否则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要用最大的努力来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并促其不断达到更高的标准。即便是孩子弹琴听起来好像是在“打铁”时,家长也应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或说“如果你再弹一遍,会比刚才弹得更优美??”千万不能用语言刺激孩子:“你弹得太难听了,这哪里是弹琴啊,简直是噪音??”用这些挖苦刻薄的语言评价孩子弹琴,孩子会变得胆怯,没有自信,逐渐失去学琴的兴趣。我曾接触过一位高年级的学生,他说:“我是在父母的打骂声中学的钢琴,本来我是很喜欢音乐的,可是现在听见琴声我就心烦。”因此,家长们一定要记住,孩子学琴的最终成功,取决于努力的程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而不是眼前的成绩。鼓励是让孩子更加努力的“法宝”。
充分利用音乐学习增长见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可以通过接触、交流、表现等途径,激发孩子学琴的兴趣,并努力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扩大孩子的视野。一方面,让孩子接触与钢琴有关的人和事,如多参加音乐会、聆听音乐大师的演奏,阅读音乐家传记,学习有关音乐知识,使其初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和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演奏家的表演风格等等,从而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钢琴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孩子接触同类的姐妹艺术,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如听歌剧、看画展、读小说等。钢琴家史兰倩丝卡回忆她4岁学琴时,有一位老师在每堂课后都讲些希腊神话给她听,尽管这些故事和课堂上学习的音乐未必有直接的关系,却使她喜欢上了钢琴课,并把想像力和音乐联系在了一起。事实说明,诸多方面的涉猎与积累,意味着艺术修养的提高。这恰恰是培养孩子丰富感情和浓厚兴趣的长远之计。

孩子学琴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而是为了表现、沟通和创造。教育理论认为,对于少儿来说,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自我发展的潜力就越大。因此,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与外界交流、表现的机会。可以在家里举行小型的演奏会,邀请亲朋好友欣赏、鼓励孩子的演奏;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演出、比赛等活动,既让孩子展现自己,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特长,又能让孩子吸取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增强信心与兴趣。毕竟,我们让孩子学琴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是为了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在勇于表现自我中赢得豁达开朗的情怀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6 03: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