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76|回复: 0

二十六.力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5 23: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什么是力度?为什么要学会弹出不同的力度?

力度,就上音量,就上声音强弱的程度,轻重的程度,大小的程度。

    任何乐曲中,实际上或多或少、或显或隐,都会有力度的变化。在基本功训练中,也包括乐曲学习中,老师有时要求力度均匀。其实,这只是针对手指力量不均,或针对一个具体音乐片段提出的相对均匀的要求。就一首乐曲(包括练习曲)的整体而言,没有哪一首可以从头到尾所有的音都用绝对相同的力度来弹奏。

   这是为什么?

    归根到底,音乐是表现人的心情的。人的心情的变化化和运动,大概是世间最活跃的现象了。音乐中的“心情”,不会绝对平静,“心情的运动”,更不会象机器那样机械、呆板,必然有明、有暗、有升、有降、有急、有缓、有动、有静……,凡此,都会带来力度的相应变化。

    我们有时把音乐比喻为语言,说音乐好象是“说话”一样。说话,就要有词句中的重音、轻音,语气的加重、减弱等等,不能想象,说话时会字字句句同样轻重。这都关系到力度的问题。

    音乐是一种美。美,总是包含着各种各样对比因素的。音乐美中的一个重要对比因素,就是力度的变化和对比。

变化也好,对比也好,只有当我们能自如地控制力度时才能弹出来。总之,为了能生动而不是呆板地、富有表情而不是无动于衷地弹奏,就必须具备弹出音的不同力度的能力。

200.怎样理解力度标记?

力度标记,是作曲家对作品力度关系的大概提示。

    通过这些提示,我们会更有依据地领会乐曲的总体力度布局、结构和逻辑。所以,要重视这些标记。

    但是,这些标记又是相当概括的。事实上,音乐中真正存在着的细微、复杂的力度关系,是无法标出的。

    依次,我们不能简单化地见到标记了强的片段,就只管用力,见到弱的标记,只知轻奏。我们还必须从强、弱的提示中领会他们的艺术意义,将某种粒度及其变化与音乐表情、表现的需要联系起来,那时,就会发现,强、若,都只是那一段音乐的总的力度基调。在这些基调上,还会有种种细小的力度“微调”,而这些,是见不到标记的。

    其次,还要懂得力度是在对比当中存在的。比如f,虽然我们对强的力度都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但f,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强度值”或“分贝数”。f主要是在与p的对比中显示出来的。

201.怎样控制力度的强弱?

弹奏力度的强弱程度,取决与下列三个因素:
(1)、发力关节的力量。关节的力量,是指掌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的动力。这个排列顺序,也就是潜力从小到大的顺序。

(2)、投入某部肌体的重量。某部肌体的重量,从轻到重依次是手指,加上掌关节,再加上前臂,再加上上臂,再加上上半身,直到全身的重量。

(3)、投入琴键的速度。速度,即指端触动琴键的速度。速度与力度成正比。 速度的最慢起点是发出最弱的琴音。过慢,声音回发不出来;速度加快,力度随之增强。

    上列三个因素的关系,颇为复杂和微妙。

    比如,关的潜在能力有大小,但潜能大的关节也可奏出弱音,潜能小的也可弹出并非很弱的音。

    再如,各部肌体的重量不等,但在速度的制约下,用了较重的肌体部分,也能弹得很弱。反过来也一样。

    某一特定力度,比如mƒ,既可以多用点重量部位,减慢点触键速度获得,也可少用点重量部位,但加快点触键速度弹出。不过,力度虽相似,音色却有重要的差异。伴随钢琴力度变化对比而来的丰富的音色变化,正是从这复杂关系中产生出来的。

    从理论上可以说,弹弱的力度,用力量潜能小的关节,少投入些重量,用慢的速度触键。弹强的力度,则用相反的方法。但实际应用中不可简单化处理,而是要利用三个因素种种相互结合、转换的可能性,以适应音色的需要。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假如哟啊弹出最强音,那就非动员全部关节的潜力,投入全身的重量,用尽可能快的速度触键不可。

    从技术训练的意义上说,要把每个关节的潜能——有时是动作力,有时是凝聚力——发掘出来。要能随意地调用重量和控制触键速度。有了这些技术能力,才能随心所欲地弹出力度的对比和变化。

202.怎样处理好和品中的力度关系?

在具备了控制力度的基本技术能力后,处理好作品力度关系的关键就在于对作品中力度关系的理解。其中有两点最为重要:

(1)分析研究一下全部力度记号,弄清力度关系的整体布局。其中的要点又在于找到力度的最高潮和最低点。最高潮是如何出现的?又是如何下降到最低点的?两者之间经过了哪些力度的过渡?这样动过一番脑筋之后,就能明了整个力度的逻辑关系。

(2)弄清每个具体力度记号的表情意义。例如强音,为什么强?是非常热情?是非常激动?是表现力量?是果断?是愤怒?是强大?是高呼?……

例如弱音,为什么弱?弱的表情也是各种各机关报 :有时,声音是弱的,但内在的紧张度却一点不弱,好像积蓄着力量,预示后面的爆发。有进,弱,意味着柔和、内在、安静。有时,弱,象征着远、高、回音。有时,弱,是亲切、小声说话……

如果是渐强,为什么要渐强?是逐渐明郎?是逐渐激动?是太阳在升起?是一步步登上青山的高处?……

渐弱呢?可能是光线转暗,可能是心潮逐渐平静,可能是心情变得暗淡,可能是驶向远方直至消失的般只,也可能是语气变得轻柔……

总之,当我们理解了整体力度布局,又理解了具体力度记号的表情意义,就能够外理好作品的力度关系了。

203.怎样弹好渐弱、渐强?

从三个方面着手,就能弹好渐弱、渐强:
(1)、理解渐弱、渐强的表情意义、艺术意义、美的趣味。有了理解,才有弹好的愿望。

(2)、找准渐弱、渐强的开始点和终止处,弄清渐变过程究竟是多大的范围。渐弱的开始处,不要弱。开始处弱,后面再弱就困难了。开始多强,最后多弱,要心中有数。同样,渐强的开始处,不要强,开始处强,后面再强就困难了。开始多弱,后面多强,也要心中有数。总是,要在渐变的范围内合理安排变化的程度。

(3)、根据变化的范围和幅度运用控制力度的各种技术,或调整发力关节,后调整投入的重量,或调整触键速度。

204.力气小的同学也要注意力度的对比和变化吗?怎样注意?

只要弹的是乐曲和练习曲——只要是“曲”,无论简单与复杂,无论弹奏者的力气大小,都要注意力度的对比和变化。

    因为是对簿,是变化,所以,力度是相对的。倘若从头至尾都弹强音,反而会不觉得很强,只有在弱音的对比下,强音才能凸现出来。

    因为是相对的,任何弹奏者都可以在自己实际具有的力度幅度范围内,弹奏出力度的对比和变化。有的弹奏者,体力并不强壮,但善于利用自己力度幅度内的对比,弹奏得生动感人。相反,本来具有很大潜在力度幅度的强壮者,却会因为不懂得追求对比变化而听来平平淡淡。

    任何钢琴学生,包括力气小的小女孩子在内,只要具备了最初的钢琴技术,就会(哪怕不大的)自己的力度幅度,就应当分析乐曲的力度布局,找准力度最强处和最弱处,然后将自己的力度幅度与乐曲的力度结构对应起来。  

205.什么是立体的力度关系?

立体的力度关系,就是同时进行的几个声部、几个声音层次之间的力度关系。

    立体力度关系,是钢琴这种和声乐器特有的艺术魅力之一,从初学钢琴起就应当重视起来。

    基本要点有:
(1)、旋律在力度上通常(相对)最强,应当哪个在所有综合音响中能象绿叶丛中的鲜花那样引人注目。因为它是乐思、乐意的集中体现者。这点不难理解。但在弹奏中使曲调鲜明,对初学者并不十分容易。
旋律通常在高声部,但在低声部、中声部的情况也不少。其中,在中声部时,最要留心旋律不被淹没。

(2)、次于旋律强度的,是和声的低音,低音的进香,对表现和声的逻辑关系重大。


(3)、相对而言,多声结构中的内声部,要弹得最轻,大有一定要清晰,不能模糊,不能漏掉任何一个。

(4)、复调音乐的立体结构不是旋律与和声的结合,那里的立体力度关系,在回答复调音乐问题时在讲。

206.有关弹奏力度,要特别注意哪些常见的缺点?

有以下几个常见的缺点,初学者要特别注意:

(1)、对于力度记号一概不予理会,视而不见。

(2)、没有任准记号的有效范围。

(3)、渐强、渐弱最容易忽略那个“渐”字,弹奏成一直强,一直弱;而不是从弱到强,从强到弱。

(4)、Sƒ和>,都是一个节奏点上的重音,但有的学生往往由这一个带出来附近的一片重音。

(5)、假如右手是曲调,左手上伴奏。老师让伴奏弱一点,去点也跟着弱。让曲调强一点,伴奏也跟着“来劲”。分不开立体力度中的主次关系。这种伴奏太响的情况在初学者中间相当普遍。应当在接触第一首乐曲或练习曲时就注意这一点,及早学会控制立体音响中的不同力度关系。

(6)、如果弹奏曲调那只手同时还有和音,其中的和音往往弹得和曲调一样响,没有将曲调从和音中鲜明地显露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8 08: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