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31|回复: 0

三十八.音乐表现(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6 07: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18.当代中国学生怎样才能表现好西方古典音乐?

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基本方面:

第一,西方古典音乐产生于过去时代的西方,与我们当代中国人之间,既有时间的距离,又有空间(地域、民族)的距离。我们要表现好西方古典音乐,首先必须缩短或消除这些距离。或者说,要在那些音乐与我们之间找到一座跨越时空、沟通彼此的“桥梁“。

这座“桥”在哪里?

就在优秀音乐作品的永恒美的特质中。这种美,在经历了历史时间的长途和越过民族差异的屏障之后,仍然并将继续具有艺术魅力。这一点,有时凭我们的直觉即可感受得到;有时,需要经过一个学习、理解、逐渐深入才能领会的过程。无论哪种情形,我们都必须真正被这种美所吸引了,才谈得上表现好这种美。

第二,我们还要把从乐曲中体会到的美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类似体验融合起来。比如,当我们从一首乐曲中体会到一种欢乐的美感时,很自然地,也会联想起我们自己曾经有过的欢乐情绪。当我们在弹奏中把这两种欢乐合而为一时,那就是既表现了乐曲的,也表现了自己的欢乐。当人们说某某演奏家“富于个性”,或者说某某“发掘出了新的美”时,大半就是这种情况。

作品的内涵与个人的体验,是“表现好”的两大要素。前者,提供了艺术表现的根据,后者,使演奏充满生气、灵气。具备了这两大要素的演奏,才能生动感人、令人信服。

319.什么是音乐中的感情?除了感情,音乐还能表现别的什么吗?

乐曲中的感情到底是什么呢?

感情,笼统说,通常是喜、怒、哀、乐之类的心情。作曲家将各种各样的感情,经过集中、提炼、升华,凝聚到乐曲之中,就成为了音乐中的感情。当弹奏者和听众听到乐曲时,就能体验到种种感情。有些乐曲,的确能够引起这类感受。比如,某首乐曲听起来,弹起来,都会感到是愉快的心情。有的,则是其他种类的感情。但也有许多乐曲,很难说是什么感情。仅从感情方面着眼,还不能恰当地理解所有的作品。

于是,有人不用感情这个说法,而是讲音乐形象。的确,不少乐曲会有形象的联想。比如,听起来会想到流水,或想到鸟鸣,或想到队伍的进行,或想到舞蹈场面等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有清晰形象的联想。只讲形象,有些乐曲,也会不好理解。

有的乐曲,由于用感情和形象来概括,都不合适,于是,又有色彩一说,比如明亮、暗谈、浓重、透明等等

有的乐曲,像是心理状态,比如平静、沉思、热情、激动等等。

有的乐曲,我们会用音乐的意境来形容,诸如纯洁、高贵、深远、崇高、雄伟等等。

有的乐曲,我们会说,像是两个人在一问一答地对话。不过,说的是什么,又不太清楚。

音乐的类形实在太多,还可以继续列举下去。

上面所有那些说法,都是试图寻找音符之外,或音符背后的但又是更高层次的音乐的涵义。找到了这个涵义,就会在弹奏时更有目的性、更生动、更吸引人。其实,想“弹奏得有感情”这个说法,表达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既然感情这个说法不能概括我们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乐曲,我们也可以换个更有概括力的说法,那就是:

美的音乐内容。

这句话可从两种意义上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是美的;或者美本身就是音乐的内容。

这样,针对我们弹奏的乐曲,就不必局限于感情一个角度,而是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这首乐曲的角度人手理解。如果我们首先感到乐曲有明确的情感,就努力表现好这种情感;如果有清晰的形象,就把形象鲜明地用音答刻画出来;如果是某种色彩,某种心理状态等等,那就把色彩或心理状态用乐音生动地描绘出来。

如果只是感到美,别的模糊不清,那就设法弹得更美。美,就足以构成弹奏的目的。

关键在于,学生必须从心里真正感受到什么。没有感受,就无法表现。

对音乐的感受,不同的学生情形常有差异。有的感受力强,有的弱一点。有的善于从这个角度感受,有的善于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有的易于感受这一种,有的则是易于感受另一种。钢琴学生应当逐步提高多方面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准确把握所弹乐曲的美的音乐内容。这样,在弹奏中,就会有依据、有目标,才会演奏得动人。

320.什么时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是个比喻性的、涵义十分宽泛的说法。

用平时生活中的话来说,我们有时讲“音乐像说话一样”。说话是语言,所以就有音乐语言一说。

音乐是表达作曲家们的思想感情的。他怎么表达?用音乐语言。这时,音乐语言是指作曲家使用的表达手段。

音乐是表现情感的。音乐语言,也被认为是“情感的语言”。

不同作曲家的乐曲有不同的风格,我们也人说,他们使用的音乐语言不同。这时,音乐语言又与风格联系起来。

人们说,音乐是一种思维。用什么思维?用音乐语言。这是指音乐家的思维方式。

不再列举了。

对于我们钢琴学生,最主要的是要在弹奏时思考一下,感觉一下:

这个乐句、这个乐段、这首乐曲表达了什么?什么感情?什么意味?什么语调?

只要我们在弹出音符的同时,还能感觉到音符声音之外的什么涵义,虽然又说不清、道不明到底是什么涵义,那就是在理解音乐语言了。

321.什么是弹奏中的“语调”、“语气”?

人们说话,首要的是把字、词说清楚。同时,说话时的语调、语气,对 于表达说话者的意图,也有特殊作用。

同样一句话,因为语调、语气不同,可以将话的内容强化或谈化,甚至能产生与词语本义相反的意义。

语气、语调还反映出说话者的心态、情态。是喜?是怒?是哀?是乐?是激动?是平静?是情疑?是自信?都可从语调、语气上表现出来。

理解说话时语气、语调的作用,对于理解弹奏钢琴中的“语调”、“语气”是很有启发的。

生活中我们听到的语气、语调有这样几种类型:

有的说话,语言很讲究,例如照读事先准备好了的讲稿,文字本身都经过了推敲。但却 可能因读的人咬字、吐词不清,或因语言单调,听来没有感情,令人乏味。

有的语气特别有激情,例如吵嘴,但声音不美,还很可能不讲道理。

有的,既听不清说什么,而又消极冷淡,这在与那种厌烦了自己工作的人打交道时可能会遇到。

电台、电视台新闻播音员的播音,语言、词句、发音、咬字吐字都很规范、标准。语调方面,则是有限度的感情色彩。除开少数特殊内容外,一般情况感情不外露。为的是要保持总的“客观报道”的格调。但播音员也是人,必然有对自己报道内容的情感态度。不过职业要求他们只能含蓄、有节制地表示出他们的感情倾向性。

语言、发音等都很讲究,又要通过语调、语气表现出鲜明感情的,是戏剧舞台上演员的说话。我们的曲艺说唱演员,优秀的电影、电视剧、话剧赏,在他们的艺术表演中,不仅把事情说得清楚,而且也能把其中的情感表现得生动鲜明。

不过这也要分寸适度。否则,会出现一种“舞台腔”,那也令人生厌

从上面的观察中,我们钢琴学生受到哪些启发呢?

我们弹奏乐曲,应当学习优秀演员朗读台词、散文、诗歌时的情形,至少也要做到新闻播音员读新闻时的状态。

首先,要理解乐曲总的性质,要使自己的心情与乐曲性质统一起来,怀着忧伤的心情是朗读不好愉快的词句的。同样,用忧伤的心情也弹不好愉快的乐曲。

音符要弹得准确、清楚,就像文章的字、词要读准念清一样。

乐句要明明白白,触键、音色、力度要符合乐句的句势、句意,就像文章的各种标点符号都要分明 ,要有抑、扬、顿、挫的语调关系一样。弹钢琴,不能模模糊糊,让人不知在说什么。

也不能不分乐句,或分了乐句但不注意不同乐句间的逻辑和不同乐句 不同意味,让人觉得“不讲道理”

更不能弹得无意味,无情感,冷漠消极。

说了这些,不知对弹奏中的语调、语气问题有没有一点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9 02: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