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乐思华彩

《琴童家长陪读讲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22: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才能差点的孩子要多观察,少发表意见,其实在他做不出来的时候已经很着急了,你给他时间去努力,别说你怎么这么笨啊?脑子不开窍啊?白给你花钱学啦等泄气消极的话。我最不喜欢打击孩子自尊心,尤其是我们做家长的一旦发现孩子进步一点,就马上表杨孩子说期待你下一个进步。如果一旦孩子开悟了,你的教育方法也要改变了,孩子会说怎么不表扬我了呢?你就说你的水平提高了,对你要求的就严些了呗!你看这话说的孩子多愿意听,在妈妈的心中升级了,比考个好成绩都高兴,你要用心观察,参与孩子的学琴过程,时时刻刻给孩子搭建阶梯式的进步平台。

4、放弃打骂的念头,和谐教育,哪怕少拿个奖也值

           想和孩子沟通,就要杜绝粗暴行为。有人说:“郎朗,陈曦哪个不是打出来的?查一查吧有中国哪个音乐家不是打出来的?老一辈的有傅聪、盛中国、刘诗昆等等,老话说的好不打不成才。”可是怎么管理教育?那对于我们学习音乐的孩子是不是必须要动用武力解决,棍棒之下出才子?我在美国做采访的时,这个问题是采访每个孩子时必须回答的问题,在对柯蒂斯的中国学生中调查的结果让我惊喜:是一半是挨过打的,一半是无家庭暴力的。所有的台湾学生都无暴力行为。说明什么?条条道路通罗马,不打也能成功。我就是要证明这个结论。不打的学生基本上是顺其自然的走过来的。从兴趣开始,到热爱。我们不要着急,认识是个过程,柯蒂斯的学生几乎都说17岁之后才真的爱音乐了,融于血液之中了。

           批评孩子的时候,别想不愉快的事情,尤其不能去想经济付出的事情,别去想花钱培养你,风里来雨里去的,有的工作都辞了,房子都卖了,如果这样想,还不出人命啊。我们不弃不舍感天动地的爱子之心付出了,就心甘情愿。孩子以后会理解的。奖牌固然重要,奖牌是荣誉的象征,里面有无限的自豪,可以换来很多别人得不到的东西。虚荣包括在内。可是很可能你奖牌没拿到,毁了孩子的心灵和对音乐的追求啦。黄楚芳说:我爸爸打我,把我对音乐的热爱都打没了。柯蒂斯的学生杨家奇在采访中讲的很精彩,不妨看看书啊!

           我问她很多优秀的音乐家都是打出来的,你怎么看?她的话让我震撼:打出来的有几个?毁掉的有多少?”她还是生长在美国的孩子,竟然一语惊人,命中要害。当时我就流泪了,孩子们的爱心、关心都超过了我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22: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比赛休学,陈曦郎朗都没有休学过,顶多几个月,比完马上上学。咱们就说半年也够了,学习好的学生适当休学是可以的,我不是绝对的反对,但不能时间长。休上一年足已了,我说还得很优秀的孩子。人家可以自学,适应性强。本来就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还是别凑这个热闹。后患无穷!大学都考不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22: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国更需要本土文化的基础。外语是生活学习工具,你无论到哪里你都要用母语去思考问题,母语没有掌握好,英语不可能使用好,读书做学问不行中国的历史文化你知道的少,外国的你也不会知道多,那你这辈子除了拉琴还干什么很可能以后教学生不称职。没水平啊。。那时孩子就抱怨中学没有学,我妈我爸不让我念了。我们有罪的。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违背规律是要付出代价的。国外大学中学的音乐学生必须学好文化课。你到时就知道吃力吧,时间都花在这上了。反正家长是完成任务了,出国就是目的吗。孩子遭罪了。你们看看柯蒂斯的学生都是精英啊,每天后半夜还在学习呢,我指的是中学生啊,人家英语棒极了,开始还吃力呢。哪个国家都讲究文化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22: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培养孩子群体意识,独生子女本来就有点自私,没有条件和同龄人分享交流意识,懂得遵守纪律,与人和睦相处。前面提到的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等。封闭孩子,泯灭天性,造成人格缺陷,这样的前车之鉴例子很多,无法正常的理解音乐,阅读文章,倾听别人的谈话。显得无知、幼稚、滑稽。我给大家讲过,林老师的话“3分本领,7分交际”在孩子世界观形成期间,你的爱心,你的品质、你的社交能力,你的亲和力、凝聚力等等,还有很多好的重要的东西,在脱离集体的情况下都无法培养出来。你也发现不了孩子身上的问题人生重重的缺了一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22: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赛拿奖是实力能力的体现。放弃学文化专一练琴,不是本事。吃亏在后面。奖牌不能吃一辈子,顺其自然,有人说时间不够用,何为够用?每天26小时也不够用。那你借读也不够啊,借读后,你会更不珍惜时间,生活过于单调,不适合孩子心理需求,第一问题出来就是懒散,不按时起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22: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强调一下:坚持传统教育,端正学琴目的,做孩子的朋友,倾听孩子的讲述,鼓励孩子的进步,站在高度看问题,交给孩子新的思维方式,严禁武力,这个心桥就永久的建立起来了。不要借读回到课堂。做一个受孩子爱戴尊敬的合格家长。(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11 17: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