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034|回复: 48

琴童网 与 王晶晶博士拉家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7 06: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月二十五下午,旅美青年钢琴家王晶晶博士来到安徽艺术教育培训联盟,与联盟负责人崔浩老师和琴童网涛爸等愉快交流,回忆往事,并就安徽钢琴教育事业发展畅所欲言。王晶晶博士离开家乡15年,留美9年,多项国际钢琴大赛获奖,入围国际比赛联盟并收录在著名的维基网站及其大词典“中国著名古典钢琴家”专栏。其成长经历对广大琴童颇有鼓舞和启示意义。现将部分对话整理如下,与各位琴童和家长一起分享。

琴童网:欢迎王晶晶博士,你是我们安徽钢琴界的骄傲,也是琴童们的榜样,聊聊你的学琴和旅美经历。

王晶晶:谢谢!我是81年5月出生在合肥,可是道道地地的合肥老乡哦 。98年,我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后留校工作了两年,04年,考取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著名钢琴家所罗门.米考夫斯基的研究生,并且获得全额奖学金,包括生活费,上音还保留了我的公职,运气不错。老米对中国学生情有独钟,现在中央院的盛原、由熹等大腕也都出自他名下,是和格拉夫曼、卡布琳斯基齐名的钢琴教育大师。转眼九年,今年五月在全美音乐类排名第六的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音乐学院博士毕业。留学九年,其中硕士三年,接着读了“高级演奏家”两年。 “高级演奏家”和“艺术家”文凭都只是 “相当于博士”,不过瘾,又读了正式的“音乐艺术博士”。读“高级演奏家”没有理论课,练琴时间多,学校也鼓励参加比赛,我的国际比赛奖大都是那两年获得的,包括著名的西班牙“哈恩”比赛、法国的“普朗克”比赛,两次“巴拿马”大赛等。读博士阶段,理论课很重,必须修满学分,要开六场不同内容的独奏会,完成具备博士水准的论文,毕业考试和论文答辩之严也超过了我的预料。整整苦修了四年,总算毕业。前后九年,终于完成了钢琴专业的全部学历学位,还算一路顺利,没有放弃,是不是就叫“修成正果”,当然不是!只知道,机会和运气好像还是一直不错的。

网:机会好运气好是也是你勤奋努力的结果,记得,你考入上音时还是挺轰动的,多家媒体都有报道,临走还开了一场独奏会。

王:上音钢琴系被称为钢琴家的摇篮,在我之前,似乎安徽就没有学生考进过。仅有个别学生先考入上音附中后再考入大学。我的考入也改变了对安徽学生的印象,我之后,隔三差五有人考入上音钢琴系。其中我辅导引荐的两位也都如愿考取。不过,安徽学生考入音教系,声乐系、民乐系等其他系,以及考入上音附中的要多一些,总人数虽不如其他音乐教育发达的省多,但是,安徽学生在上音的总体评价还是挺不错的。临走那场音乐会开得还是挺成功的,曲目都是考大学的曲目,就是现在看,份量也不轻,包括贝多芬“热情”,肖邦“第一叙事曲”,斯克里亚宾最著名的一首奏鸣曲,四首肖邦练习曲,一首巴赫,一首拉赫马尼洛夫最难的练习曲。返场弹了首中国作品。

网:当时,很多人都说,科大出了个钢琴神童,说你学琴很晚,进步神速,有什么窍门和绝招吗?

王;哈哈,有点夸张喽。不过,我学钢琴确实比较晚,11岁,92年8月我家从一楼搬到五楼才买钢琴,之前弹了几个月电子琴。谁知,一摸上钢琴就喜欢上了钢琴,以前学的扬琴就不再有一点兴趣。说我学的快,大概是只用一年就考过五级。记得第一次进考场,因为紧张,弹断了,只得了个“通过”。至今还记得有人说我,一年考五级是“拔苗助长”,好在当时并没有走专业的意思,也就无所谓“助长”还是“真长”。第二年,通过七级,好像是全省第二,第三年,通过九级是第一名。三年半,在北京考的十级(当时,安徽只考到九级),主考官是大教授凌远,谢华珍。又半年通过了中央院海内外考级九级,得了个“优秀”,主考官是黄佩莹教授。说我学得快,但是,哈农、巴赫创意曲、599、849、299、740、莫什科夫斯基,几乎每条都弹过,起码视奏。临高考,肖邦练习曲已弹了头十条。几位老师的严格要求也保证了我的练琴质量,和音院附中相比,学的内容只多不少。98年3.4月艺考,当时我学琴不到六年,除上音,还有星海、南艺,华南师大等校也都入围,其中华南师大排第一名,记得,华南师大的谢耿教授、陶诚教授找到我爸,介绍学校的六大优势,希望我哪里都别去,就到他们学校。考南艺是第三名,后来,南艺的前三名都进了上音。星海招8名,排第五名。上音98年招11名,我排在倒数第三,不过四年后的毕业考试已是第一名。我们班邹翔,非常厉害,现在在中央院,他在大二去了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如果他在,第一名轮不上我。现在回忆当年高考,虽很紧张很辛苦,但成功的喜悦还是挺带劲的。

网:学琴的路子正不正,老师可是关键,不知你的启蒙老师是谁?

王:的确,老师是关键,我的老师都非常好。启蒙是张孟森老师,张老师妈妈是安徽钢琴界的奠基人周荷君教授。张老师家住科大,和我爸早就认识。张老师教琴不仅是路子正,而且方法灵活,他虽是业余教琴,但教的学生很多考进了专业院校。考完五级后,我的学琴劲头大增,而张老师调到质监局,工作很忙,经常出差,于是,有幸拜莫若伟老师和邵良衡老师,一直到考大学之前,三位老师从不同的方面给我指导和帮助。莫老师是安徽钢琴界公认的德高望重的最好老师,早年在空政歌舞团,后来调到安徽,一直在省歌舞团担任钢琴独奏,协奏,桃李满天下。邵老师是科大化学教授,自幼在烟台学琴,后来考取北大,毕业后分配在科大,除了教化学,还兼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钢琴课。每周四下午,我们几个琴童在邵老师琴房课后PK,相互观摩,劲头十足。其中有张凡,陈曦等,也都考过十级,后来虽没进音乐专业,学了别的专业,但功课也都非常好,本科毕业后出国读研,现在一个在美国一个在加拿大,工作之余,弹琴和教学生成了第一爱好。

网:听说你不但学琴快,文化课也很棒,你是怎么做到学习练琴两不误的?

王:九十年代,电脑、手机还没普及、网络游戏还没有,其他干扰少,受科大少年班影响,大家只知道学习,读书,时间抓得很紧,根据个人兴趣,学一样的也不少,但都是相铺相成,互相促进,而不是互相干扰,两头不顾。我的文化课还可以,跳过一级,本来还想跳一级考少年班,后来爱上钢琴,放弃了读理科。高考时,还参加了清华、北京理工大学文化艺术综合考试,被认定为一等特长生降分特招,后来上音录取在先。我在科大附中理科重点班,排名靠前,到了高三因准备艺考,缺课较多,高考分不算理想,比正常少考了几十分,大概是知道自己已经录取了,没有压力、也没再专心复习有关。但还是超过了艺术类分数线200多分,在全省上万名艺术类考生中排在前几名(第六还是第七名)。说到学习练琴两不误,我的体会有两点,一是喜欢,不管学啥,首先要喜欢,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喜欢,才会主动、自觉去学,而不是被动去学、被逼去学。被动、被逼是很难学好很难学成功的;第二,一定要认真,只有认真才有效率。不认真,马虎,随便,漫不经心,肯定学不好。如果练琴中“屡教不改”,还不如不练。学琴早,练的多固然好,但是态度认真,方法科学,更加重要。中学生课程是很重的,平时练琴最多一个半小时,假期多些,如果方法不对,效率不高,不可能学的很快。有几句话,与琴童小朋友们共勉“热爱钢琴,终生为友,科学练琴,享受音乐”。

网:除了个人喜爱,有好老师外,你觉得还有哪些方面比较重要?

王:说到好老师,恩师,还要多说几句。96年一月我在北京考十级时(当时安徽只考到九级,那次全国考试也只通过几十人,记得其中有王羽佳,只有九岁),非常幸运在北京音乐厅遇到周广仁先生,于是,我爸大着胆子对周先生说,我们是从安徽来的,能不能请周先生上上课。周先生和蔼亲切,犹豫了一下,答应了考级之后,抽空听听。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周先生免费给我上了两小时课。(周先生坚决不收费,说“你们外地来的,不容易,这么喜欢钢琴,我很高兴”。)正是这两个小时坚定了我的钢琴梦和钢琴路。周先生在钢琴上博大精深的造诣和为中国钢琴事业发展所做的努力和奉献,以及她的高尚人格,是我学习钢琴、一路拼搏的楷模和动力。以后又多次受到周先生的面授和教诲,一次是王笑寒音乐会,我和陈亮专门赶到北京,住在王笑寒家(王笑寒一家非常好,我们根本不认识,也没有通过任何人介绍,就是写了一封信。王笑寒爸妈不但接待了我们两位业余的学生,还让我们在家里住了两天。周先生给王笑寒上课,也给我们上课,至今历历在目,终生受益。那场音乐会给我们的感受,可以用“震撼”一词来形容。(同去的陈亮是合肥一中学生,98年考进传媒大学,在英国读完硕士,后在中央台工作了一段,最终还是出国了,现在定居加拿大,对钢琴痴迷不改,教了几十个学生,非常滋润)。还有一次是第二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我读大二,有幸选中入围,第一轮表现不错,虽没进复赛,但周先生为了鼓励我,安排我在中山音乐堂演出(管风琴落成典礼演出),当晚演出只选了两名,另一名是以色列钢琴家,我们俩和谭利华指挥的北交同台,各演半场,中央台还播过片段。此外我还得到过卞善艺、张文娟、罗可曼等老师的指导。我的“乐理”和“视唱练耳” 就是跟罗老师高考前突击上了五次课,相当于音院附中六年的教学内容,居然还考得不错,现在回忆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我在上音的专业老师是黄泓副教授,黄老师教学果断干练,对症下药,对问题把握准确。大概是我的原因,安徽学生跟她学琴的蛮多。

老师之外最重要的条件,大概是要有个好的学琴氛围,特别是要多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台上弹一遍和自己练琴弹一遍,是完全不一样的。记得当时,合肥市有个“钢琴沙龙”,经常利用四牌楼的大教堂开演奏会。后来,又有个“未来之星”,在光明影都,还有科大的少儿钢琴沙龙也经常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琴童之间,包括家长之间,老师之间都会经常交流,毫无保留,没有什么功利因素,这些都是很好的氛围,即为我们上台锻炼提供了机会,又交流了学习中各自的体会,大家你追我赶,相互促进。经常参与沙龙活动的琴童,后来许多都进了专业院校,如陈沫、柴珂夫、高健,丁小洁、乌娜,谢榭等,有的名字已记不清了。没进专业的也多考进了其他著名高校。组织活动的有铁四局中学的许校长,还有一位洪老师等热心家长。主持人是市电台的罗婴老师,如今她女儿也十余岁了,小提琴非常棒,田丰老师的得意弟子,去年听了一次,前途不可限量。当时,组织钢琴沙龙活动全是义务,没有任何报酬,场地和琴是教堂无偿提供的,参加活动的小演奏家,无需交任何费用,听众也无需买票,每场都座无虚席,鸦雀无声,气氛俱佳。回想起来,非常温馨。现在的各种活动比赛很多,这给琴童提供了许多机会。各种活动按市场规律操作是对的,但是,有的活动商业味太浓,其作用也就大打折扣了。至于教师队伍中,良莠不齐,误人子弟的恐怕也会有的。你们的“培训联盟”可以整合资源,积聚钢琴教学正能量。“琴童网”利用网络优势,信息快,受众广,可以营造更加广阔的良好氛围,这些都做的非常好,祝你们越做越好。


网:你对经久不衰的中国钢琴热有什么思考?你在美国这么多年,美国的钢琴教育是什么状态,中美钢琴教育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王:对音乐的喜欢和追求是人类的天性和本能,不管有没有条件。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家庭有条件买琴学琴,说明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具有经济条件来满足对音乐的追求。中国人口基数大,按平均数说,学习音乐恐怕并不算有多热,欧美很多地方,几乎家家有钢琴,人人会两下,很正常。在中国,大城市里孩子学琴多一点,到了下面,就不是多热的事,而是需要创造条件推广推动了。我爸妈住在梦园,挺大的小区,我每次回来,听不到几家有琴声。你们培训联盟、琴童网可以多做宣传,增加学习音乐的热度。为什么学乐器大多选择钢琴,一点不奇怪,钢琴是乐器之王,无论是音乐表现力还是对个体训炼的效果都是其他乐器无可比拟的。看一看,钢琴作品浩如烟海,钢琴大师代代辈出,钢琴里包含了各门学问和人类智慧。还有一个原因,大概是钢琴上手快,坐上琴凳,一敲就响,似乎,钢琴是最好学的乐器 。实际上,钢琴上手快,有最好学的一面,但又是最难学的乐器之一,要掌握的东西太多了,里面的学问太深。当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乐器也是丰富多样的,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的特点特色,要根据自己兴趣和特点,不必非只学钢琴不可。不管学什么,基本规律都是一样的。学习音乐学习乐器,一、可以开发智力,训练大脑,二、可以提高修养,培养意志。智力开发属智商范畴,修养和意志属于情商范畴。只要这两商不低,其他什么商都不会低,将来干什么都不会差。所以说学音乐所产生的能量是无穷尽的。这就是音乐热,钢琴热的魅力所在

美国孩子兴趣广泛,学什么的都有,而且普遍喜爱户外运动。只对钢琴有兴趣、非钢琴不学的并不存在。即使学钢琴的,也不是特别强调系统和正规,多是学着玩,玩着学,家长也没有明确的目标,非逼孩子一定要考几级,每天一定要练琴多长时间,将来最好进专业,一句话,没有任何压力。不过,孩子对老师的意见同样还是很听的,还会经常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你讨论,布置作业不能完全按你的,而是要征求他的意见,完成的不好也不能过于严厉批评,需要鼓励为主。但是,真弹起曲目,不管大曲子小曲子,都弹的有滋有味,有情有趣,味道十足。中国琴童刻苦,基本功扎实,美国琴童边玩边学,在意“好听”。如果说是不同,还不如说是各有长处,应该相互借鉴。我们可以尝试用互补的办法培养出更好的琴童更好的学生。


网:聊了这么多有意义的话题,关于学琴中的具体问题,我们准备在八月安排一次公开课,讲座或大师班,让琴童零距离感受一下,请王晶晶博士面对面给他们一些指导和鼓励,为家乡钢琴事业发展贡献贡献。

王:好的!为家乡做点贡献那是应该的、必须的。再说,教学相长,家乡的音乐事业蓬勃发展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最后,再重复一下,愿琴童们,热爱钢琴,终生为友,科学练琴,享受音乐。  

琴童网 2013.7.28 于合肥

如果大家还有想问的问题,请在此回复,我努力再访王博士!

----------------------------------------------------------------------------------------------------
王晶晶博士简介
https://bbs.iqintong.com/forum.p ... 14005&fromuid=1
----------------------------------------------------------------------------------------------------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收起 理由
琴缘 + 5 热心分享,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7 08: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评分

参与人数 2 +10 +1 收起 理由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琴缘 + 5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7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评分

参与人数 2 +10 +1 收起 理由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琴缘 + 5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7 09: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的骄傲,领导问出了大家的心声{:soso_e179:}

评分

参与人数 2 +10 +1 收起 理由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琴缘 + 5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7 09: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加我们学琴的信心

评分

参与人数 2 +10 +1 收起 理由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琴缘 + 5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7 09: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就5级,真让我们学琴久,级别低的家长汗颜,不过好在我们还有时间追赶。好的老师受益一生,看来好的老师真得很重要。有琴童网好的平台,加上好的老师,勤奋的学生,相信群里一定还会出更多的王晶晶、李云迪。

评分

参与人数 2 +10 +1 收起 理由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琴缘 + 5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7 09: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采得真好,受益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 +10 +1 收起 理由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琴缘 + 5 热心分享,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7 09: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的骄傲{:soso_e142:}{:soso_e179:}

评分

参与人数 2 +10 +1 收起 理由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琴缘 + 5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7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玩中学,学中玩,不以考级为目的,我们就是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嘿嘿,给自己偷懒找个理由!

评分

参与人数 2 +10 +1 收起 理由
天比妈妈 + 5 + 1 积极围观,加分!
琴缘 + 5 积极围观,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6 08: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