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77|回复: 0

二十九.复调音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6 00: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33.什么是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

     概括地说,复调音乐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各具相对独立意义旋律的同时进行。换句话说,是由不同的旋律线编制成的一个纵向、立体结构的横向运动。由于纵向结合的不同方式,形成不同类型的复调乐曲,如对比式复调、模仿式复调、补腔式复调,以及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还有更多声部的复调。

   在巴洛克时代,复调音乐是主要的音乐思维形式。那时代的巴赫是最伟大的复调音乐作曲家,直到今天仍被公认是最高典范。主调音乐,是以一条旋律为主要乐思,而其他部分通常作风为和声因素处于服从、陪衬、协作的地位。大致与欧洲音乐进入古典时期的同时,主调音乐也取代了巴洛克音乐中复调音乐的主要地位,成为主要的音乐思维形式。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所有浪漫派作曲家,总体倾向上是主调音乐。但复调音乐在他们的作品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没有任何业一位大作曲家是不掌握复调技术的。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经常结合起来运用。

    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都是多上音乐。

    在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民间音乐中,都有复调音乐的因素。现代中国作曲家接见欧洲复调音乐技术,也创作了一些中国风格的现代复调音乐。贺绿汀1934年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就是中国最早、最成功地运用了复调技法的作品。

初学钢琴弹奏的“小巴赫”,稍后的《小前奏曲与赋格》、《创意曲》都是复调音乐。“拜厄”多数是主调夤夜,有少量是复调作品。“车尔尼599”只有最前面的七条是复调,其余都是典型的主调音乐。《小奏鸣曲》也是主调音乐,只有少数几首的第二乐章是复调。

234.为什么一定要学习复调音乐?

至少有三个理由:
(1)、复调音乐,双手都弹旋律,可以提高弹好旋律的能力。尤其对于左手,有了弹奏曲调的大量机会。

(2)、一般而言,主调音乐双手有个主从关系。因为有主有从,双手虽然也做不同的事情,但相对容易些。而复调音乐双手都是曲调线,并且经常不分主次。即便是“次”,也要线条完美。这就要求双手高度的独立性。要求耳朵能同时听大至少两个曲调的同时进行,能支配双手同时弹好两个(有时还不止两个)曲调线。这时,双手就需要具备比弹主调时更强的同时做不同事情的能力。所以,真正想获得双手的独立性,非学复调音乐不可。而双手独立自如的能力,正是钢琴弹奏技术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钢琴音乐的优势,钢琴音乐的本质,钢琴音乐语言、思维方式的最主要特点,就在于不同音乐因素的同时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会弹复调乐曲就不能说真正会弹钢琴。

(3)、不少重要、杰出的钢琴曲是复调乐曲,为了弹好这些复调钢琴曲,也必须打下复调音乐弹奏的基础

    学习复调音乐的必要性,恐怕不止这三点。

235.学习复调作品感到比同级别其他作品困难,是不是正常的?为什么?

是正常的。

    清晰地弹奏好一首复调作品,的确比弹好一首同级别的听来可能“热热闹闹”的主调作品要困难些。

    因为弹好复调一点“掺不了假”,因为要求双手更高程度的各自独立,因为听觉要更细心地照顾好复合的旋律线条。说到底,是因为在多声音乐思维关系上,复调音乐总是比同级主调音乐复杂些。

    打开“小巴赫”,任何一课里的左手,都要在移位当中弹好旋律线,都比“车尔尼599”的左手更难弹好。

    但这并非是不可克服的、多了不起的困难。而我们一旦克服了困难,就会得到领略复调之美的报偿,也将得到提高多声部音乐思维力的报偿。这时再弹主调音乐,从音乐思维上,就会觉得更为轻松。我们既然已经立志学钢琴,当然不怕这点困难。

236.复调乐曲一定要分声部练习吗?为什么?

应当分声部练习。不仅视谱能力不强的学生要首先分声部练习,即使出次视谱就能弹得顺利的学生,分声部的练习也有好处。

    原因在于只有分声部练习,可以开始就几个声部同时弹起来,往往难以注意到每个线条的细微处,一些美妙的地方会被忽略或淹没掉,而这往往决定着一个声部线条是否完整,它的意义是否得到体现。

    附带说,这里讲的是“分声部”,不是“分手”。分声部有时意味着分手,有时则不是。因为,一个声部也可能是由双手完成的;一只手还可能要弹奏两个(有时甚至两个以上)声部。

237.要把每个声部练习至什么程度才能合起来弹奏?

每个声部的练习,应当做到:

(1)对旋律的性质、特点,例如活跃地、平稳地、优美地、有力地、亲切地等等已经有所理解,体会到了它美在何处。

(2)每一声部的句法、指法、音色、力度的变化起伏等等都处理好,在听觉、技术动作上都留有深刻印象了。

如果是三个声部,而其中的一个声部又要两只手其同完成的话,也要按规定的双手合作的指法,将该声部练习好。

(3)还要达到相当程度的熟练。即,要能够不必再集中全部注意力就可弹得较好的程度。因为合起来时将不在能专注于一个声部,但每一声部的技术、艺术要求却不能因此而降低。

这三条做好了,就可以合起来练习了。

238.分声部练过了,合起来还是弹不好,是什么原因

可能的原因有二:
(1)、还是分声部没练好,没达到应有的熟悉程度,以至于注意力只能给予一个声部,没有分给其他声部的余地。

(2)、没用用比应有速度稍慢的速度合弹。学许复调,并不是两个声部的简单相似。两个声部分头弹好了,并不能自动地想1+1=2那样,就能弹好两个声部的结合了。
怎么办?

    只能精神高度集中,调动出自己的全部注意力,用再慢些的速度,以便“来得及”把注意力分配给各个声部。一个注意力的全部调动,一个放慢速度,还要加上耐心、细心、顽强地练习,才能弹好。学生的能力、智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同时,学生也将为能亲手弹出复杂、美妙的复调综合体而感到精神上的愉悦。

239.不同声部结合起来练习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有两点要特别注意:

(1)、用比练单声部时慢的速度,调动起全部注意力,进入充满信心地驾驭全局(所有声部)的精神状态。
在调动注意力时,要运用注意力的迅速转移。有些需要特被关照的主要部分、特殊困难的部分,时而在这个声部,时而在另一个声部。这时,注意力也要及时转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其实,注意力对全局的驾驭,往往正是意味着在全局各处见的迅速转移。

(2)、各声部合起来练习,是从整体上完成整个作品。这时,最重要、最困难、也是最引人入胜的,是将分手、分声部练习的成果,不走样、高质量地结合进完整的综合体中。

    分开练习时,听觉、头脑专注于一个声部。现在合起来,就要“一心二用”、“三用”,其困难程度的增加,则有不止二倍、三倍。特别是当一只手连奏,另一只手非连奏时;两只手分句位置不一样时;一只手渐强,另一只手渐弱;不同声部的音乐性格差异较大时;——尤要加倍练习,才能掌握。

240.如何处理复调乐曲中各声部间的力度关系?

这是个复杂的问题。

    复调种类繁多,力度问题自然复杂。以下几点知识个参考。:

(1)、两个声部的复调,如果两条旋律都有很强的独立性,一般只需要将每条旋律本身的力度对比、变化、走向、起伏弹奏好即可。其中尤要注意突出两个声部音色的对比。

(2)、如果其中一个声部或一个声部的某一段有陪衬的性质,则可减弱些力度,让另一个声部突出出来。但二声部复调很少有一个声部从头至尾都是陪衬另一个声部的。要注意在陪衬当中偶尔上升为主要声部的时刻。
轮流担任主要角色,形成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印象,是复调乐曲特有的美学趣味之一。

(3)、当需要突出某一声部时,如果这一声部是高声部,稍加注意即可。人的耳朵对高声部有特殊的敏感,之使高声部有一起听觉注意的天然有时。同时,弹奏者的右手也大都有“为主”的倾向。因此,一般不必担心高声部的突出问题。

(4)、但是,当需要突出声部是低声部时,就要有意加强低声部,控制高声部,将听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低声部来。
最困难的是,在三、四个声部的复调中,需要突出的声部在中间。这时,必须鲜明地强调出要突出的中声部来,小心勿使其被高声部压倒。在巴赫的三声部《创意曲》中每首都有这种情况。

(5)、在模仿复调中,有个突出主题的问题。主题,就是最先在一个声部出现的主要乐句,然后,在各个声部被模仿。巴赫的二声部、三声部《创意曲》,都是这种写法。

    一般原则是,当主题在各个声部出现时,都要给予突出的地位。这是由于主题都是乐曲的主要乐思,是乐意的主要表达者,占有主导性的地位,自然应当突出。

    不过,赵晓生先生提出一个值得注意的见解,他主张:“不总四突出主题”。理由是,出主题外,其他声部也都有其独立意义,要仔细研究其中动人的、富有内涵的线条,和暗藏着的最富有情感化的乐句。

倘若我们只遵循“突出主题”这点,巴赫的一首C大调赋格仅26小节长,主题却在四个声部先后出现22次之多。这势必造成另一种单调,即从头到尾都是主题。

他列举的是C大调赋格。实际上某些巴赫的《创意曲》中也有类似的值得研究的问题。

    应当考虑,如果主题出现过于频繁、密集,而非主题声部有很动人的话,也可以在某些地方将非主题声部置于突出地位,让主题声部暂居其次。这样做当然要慎重,要有充分的理由。做得恰倒好处的话,不仅非主题声部的美丽能得到展示,而且主题声部在退居次要地位后,当他再度以突出地位出现时,也会产生更加鲜明、强烈的印象。大家知道,优秀的钢琴家、指挥家都是善于从乍一看不那么重要的、属于次要地位的部分和不被注意的西中发现并揭示出动人的美感来的。

(6)、关于突出主题,要特别强调主题的开始进入。开始进入弹得鲜明,就能给人明确的印象。相反,开始进入模糊,后面再强调,也不易引起注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8 08: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