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网,爱琴童 - 让琴童少走弯路!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28|回复: 0

三十三.练习方法(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6 00: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63.学习课程,怎样才能少走弯路?

学一首新曲,如果注意了下面几个过程,可能会少走或不走弯路:

    首先,老师会先给学生弹一弹,后者学舌感回家听听“师范录音磁带”,对新课乐曲总的性质、风格、技术类型和特点有一个初步印象,也就是先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

    老师在给学生上新课时,会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学生必要的解释,为学生预见他可能出现的错误,指出重点的技术困难之处,教给他怎样才能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对于乐谱上标记不清、标记错误或需要改动调整的各种记号予以订正、标清。必要时,还要由学生当场试弹片段,以便真正懂得要领。经验告诉我们,不少学生口头上明白了的事,并不等于在弹奏实际中真的明白了。

    时间证明,这个开始阶段的过程极其关键。业余学生独立处理有关问题的能力往往较弱,所以学生要高度重视、细心记取老师开始的一系列指示。不少学生耳朵听了,心理却没记住多少,回家想当然地练习起来。一旦有错而有察觉不到,他就不断重复这个错误。开始阶段先入为主地产生错误,最容易巩固,最容易变成“错误顽固症”。此后,不知要花多少气力,还改不彻底。

    学生回到家里练习新课时,要格外注意下面几点:
(1)、牢记乐曲的调号标记,几个升号?几个降号?中间有无改变?有无临时音的变化和还原?总之别出错音。

(2)、节拍、拍子要准确,看准是什么拍号,每小节几拍要明明白白。不能弹了好长时间,一问几拍还说不出来。

(3)、注意指法。当弹下一个音时,一定要检查一下用的是不是该用的手指。至少,在每个乐句开始处、大跳处、旋律线的转折处等等,务必查看一下。千万别不假思索地使用自己觉得“最听话”的手指轻易“下手”。

(4)、分清乐句。不能不管乐句好象朗读文章不管标点符号一样。只要这四点认真作好,就有了可靠的基础。虽然这远不等于艺术性的弹好乐曲,但毕竟地基已经打好,可以在上面盖房子了;车轮已经置于轨道之上,可以向艺术目标驶去了。

    所以,要多下工夫把开始阶段的事做好,这是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的保证。

264.不是复调乐曲,分手练习也是必要的吗?

假如学生的素质较好,乐曲又较简单,也许不一定非分手不可。但对大多数钢琴学生来说,特别是程度稍深的作品,分手练还是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让人的注意里同时注意到两件事,是有困难的。而钢琴曲,恰恰是两只手做的是两件事,即弹出不同的声音。分手练习的好处在于:将注意力先集中于一只手,就有可能把一只手的节奏、触键、乐句、和声、音色、指法等等都做到符合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把音乐的各种因素听得更仔细、更清楚,这就为合手练习准备了必要的条件。相反,如果一开始勉强用双手合弹,难免产生错处而自己又未能发现,将来还得费时改正。

    不要以为分手练习耽误了时间,实际上这恰恰是尽快学会乐曲的捷径。

    不仅一首乐曲开始练习时要分手,在双手已经合练之后,有时还应当回头重新分手练习,以便加深理解,提高素质。

265.分手练习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合手练?

当分手弹到已经无须集中全部注意力,只稍加注意就可以弹好时,就可以进入合手练了。

    初合时要用稍慢于分手的速度,如果是主调音乐,合起来就不会有多少困难了。

    如果是复调音乐,分手应该练得再熟些,初合双手时速度再慢些。

266.分手练过了,为什么合手还是弹不好

可能有两种原因:

    一种原因是,分手练习的熟练程度不够。如果分手是稍嫌勉强地弹下来的,那么,合手是不可能弹好的。那是力不所及的“冒险”。

    另一种原因,合手时用了和分手时间同样的速度。要知道,分手练好了,并不像1+1=2那样自动地等于合手能弹好。

    虽然无法准确计算,但经验告诉我们,假如分手弹奏时每只手需要的“注意力值”均各自为1,合手时需要的注意力值则大于分手时的1+1,即:合手1+1﹥合手1+1。

    怎么办?只能在合手时用比分手时慢些的速度练。慢些,是为“腾出时间”补上“合手大于分手”所需的注意力“差额”。

268.为什么要寻找技术难点?

寻找乐曲的技术难点,专攻这些难点,是分解练习中最重要的环节。

    在正常的钢琴学习程序里,老师给学生呢感留了新课,学生并不会感到新课里处处都是很困难。实际上,真正的困难点往往只有几处。只要练好这几处,整首作品就基本完成了。所以,把时间、精力主要防在难点练习上,是有效的聪明的练习方法。

    不然的话,总是从头到尾一遍遍地弹,有的无须练那么久的地方,也不断地重复弹,而需要加倍练习的地方却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练习,乐曲也就始终弹不好。这必然要延误学好新课的时间。如果先把难点练习好,这种延误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这就是要寻找难点的理由

269.怎样判断乐曲的技术难点?

首先,老师给学生留新课时,会为学生遇见一些难点所在之处,学生要认真记牢老师遇见的那些地方。但同一首乐曲对不同的学生常会有不同的难点。所以,学生也要主动寻找、发现自己的难点。

    通常,练习中经常不得不停、断的地方大半就是难点。诸如:一串稍微快的音符,需要4、5指灵活、有力的地方,远距离跳进,双手形成比较复杂关系的地方,节奏上有点打破常规的地方等等。

    但是,练习中并未停、断的地方,也可能存在着错误或质量不够高的情况,经老师指出才发现是难点。

    有时,难点并不一定在表面上看来是困难的地方。比如,表面上,困难在右手,但实际上并非真的那么困难,只所以弹不好,问题实际上出在左手。所以,凡遇停断处,还要分析停断的真正原因,那才是真的难点。

    旧的难点克服了,又可能出现新的难点。左手的难点克服了,右手的难点又出来了。

    实际上,整个练琴过程就是老师、学生共同地不断地发现并克服难点的过程。

270.怎样克服难点?

这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这要看学生遇到的是什么样的难点。

    可以提出的建议是:

    分析一下,学生之所以觉得难,是由于他的基本功的不足,还是由于注意力(思维)没有调整好?

    如果是基本功(这里特指动作机能方面)的问题,可以把难点先做基本功练习的一个材料。就上说,象练习一般的基本技术一样练习这个难点。同时,还可以结合一些与难点技术性质相近的其他技术练习。从两方面着手,将能更快地克服难点的技术困难。

    如果不是动作机能的问题,而是由于或节奏问题,或声部关系处理问题,或音的特殊进行带来的问题等,都可归纳为注意力、思维控制力问题,这种难点,虽然也要动手,但更要动脑。甚至也不妨先不动手(不弹),而上集中注意力,仔细想清楚难点中的“事情”。想明白了,再动手,可能就不那么困难了。如果学生能够不仅动手,更爱动脑,那一定回事半功倍。

    无论怎样,恐怕都免不了慢练。克服难点好象攀登坡度很陡的高山,靠快速冲击是上不去的,只能稳步登上。

271.为什么要慢速练习?

如果我们的视奏能力和技术能力都还达不到初学一首作品时很快即可按应有速度完整、准确弹奏的程度,那就非慢速练习不可。这是由于:

(1)、慢速,可以使我们有时间把正确弹奏(除速度以外)的所有因素都想清楚、想准确。想得清、想得准,才能弹得清、弹得准。在这个意义上,慢速,虽是为手的,但更是为脑的。

(2)、慢速,有如用放大镜看东西一样,可以把对象观察得更仔细、更深入,感受得更细腻、更深切,捕捉住在快速当中容易被忽略的而又有艺术意义的细节。

(3)、慢速,可以将手指触键动作做得更为充分,有利于发展手指的独立和力量,而这是灵活性的基础。

272.怎样慢速练习才是正确的?

假如知道了弹好快速、流畅的练习曲或乐曲,正确的慢练应当是:

    严格保持从手指到全身的所有动作的连续性和连贯性。如同慢放了的电影一样,除了速度按一定比例均匀变慢以外,一切都不改变。

    慢速中,头脑的思维注意力仍要高度集中要避免任何一慢而带来感觉上的散漫并因感觉上的散漫而带来动作、姿势、衔接、节奏关系等等方向的走样、变形。

    这种慢练,主要是为寻找并巩固一条连贯的最佳动作“线路”。这条“道”认准了,就便于顺利通过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慢就是快。

    在以上要领的基础上,还有两种慢练也是有益的:

    一种是手指触键动作幅度适当加大,以发展手指的力量。

    另一种是手指触键动作本身保持快速、敏捷,不变慢,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琴童网,爱琴童 ( 皖ICP备12004466号 )

GMT+8, 2025-5-8 09: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